虚拟技术增强新闻表达力 学者提醒内容依然重于技术

2017年03月01日 中国社会科学报 侯丽

  虚拟现实(VR)技术进入高速发展期后,其相关应用也愈加成熟和广泛。近年来,新闻出版界对其讨论热情日益高涨。

 交互性提高叙事能力

  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可以帮助用户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通过计算机生成的模拟环境,虚拟现实提供了一种使用户沉浸其中的、多源信息融合的、交互式的立体动态视景。实现跨媒体阅读是传统新闻出版机构从虚拟现实技术中获得利好的关键。不论是报纸、杂志还是电视、广播,通过传统新闻制作方式和传播手段获得信息的用户体验相对单一,甚至在媒介技术快速更迭之下,在线出版在某种程度上也已成为“过去式”。而虚拟现实可以通过多层面感知手段和更强的交互性,更好地“嫁接”起人类的认知体验和潜质潜能,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传统的新闻出版模式。

  目前,虚拟现实技术在我国出版领域已经开始成功应用。我国儿童可视绘本等产品已相对成熟,并蕴藏巨大市场潜力,但因原创性尚显薄弱,知名产品多以引进为主,如2015年中信出版集团引进了英国卡尔顿出版集团的《科学跑出来》系列丛书。该丛书把儿童科普与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结合起来,使儿童在阅读过程中可以看到书中人物活灵活现地“跳跃”出书面。这种更加立体化、交互性和趣味性更强的体验方式,显然是传统新闻出版方式难以实现的。

  美国斯坦福大学人类交互实验室创立者杰瑞米·白朗松(Jeremy Bailenson)教授表示,通过实验发现,虚拟现实可以对人们的行为控制产生积极影响,这种影响远远超过阅读纸质新闻和收听广播对人们所产生的信息刺激。通过虚拟现实,人们可以更好地调整自身与环境的关系,在交互过程中实现对信息的“二次创作”;虚拟现实技术还具有让用户与新闻故事产生更好“共情”的能力,而这种叙事能力对于故事表达可以说是颠覆性的。

  增强用户参与感

  面对新媒体的兴起,传统媒体需要借助新兴媒介技术改造新闻生产。美国《纽约时报》2015年起与韩国企业合作,共同开发名为“每日360”(The Daily 360)的虚拟现实新闻产品,成为第一家尝试沉浸式虚拟现实新闻报道的传统媒体。用户通过《纽约时报》派发的虚拟现实眼镜,可以在《纽约时报》主网站和手机应用程序上在线体验新闻报道。《纽约时报》发布的虚拟现实影片《流离失所》(The Displaced)一举获得了法国戛纳国际创意节大奖。来自美国互动广告局的报告称,这是《纽约时报》与韩国企业共同进行的一次创造性合作,通过此次合作,韩国企业解决了虚拟现实新闻所需的重要设备和技术问题,而《纽约时报》拍摄的视频也丰富了双方合作的内容。美国新闻媒体从业者、评论员艾伦·哈维(Ellen Harvey)表示,虚拟现实新闻报道增强了用户的参与感,让用户对于新闻事件发生的情境产生更为切身的感受。《纽约时报》“每日360”虽然是带有实验性质的新闻产品,但这一产品在传统媒体连接用户的新需求方面开创了一条新路。

  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媒体艺术与设计学院教授伊恩·格林(Ian Green)认为,虚拟现实进入新闻出版领域后,已经从一门计算机技术发展成为一门表达艺术。新闻报道因虚拟现实技术的增色,可以塑造出更具吸引力的艺术环境,带给人们听觉、触觉和运动等多重感知体验,使人们可以更好地沉浸于新闻报道中。

  另有学者称,新闻报道借助软件、硬件的紧密配合,可以提供更好的参与性,促进参与者与作品之间的顺畅沟通与积极反馈,如“数据手套”的应用,在360度旋转的球体空间内,可以与作品内容有触觉上的互动,不仅增强了作品的沉浸感,甚至可以赋予观众参与二次创造的崭新体验。

 内容本身是关键

  哈维表示,理论上,几乎所有的新闻出版产品都可以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重塑,比如科普、艺术、娱乐、教学等方面的新闻报道和跨媒体出版,其原有内容能很好适应该项技术。“在以往,难以想象一本传统的音乐杂志可以发音甚至出现动态图像,但现在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打开一本音乐杂志,点击你喜欢的内容,呈现给读者一场身临其境的音乐会已不再是‘童话’。”

  然而,有学者提醒,并不是所有产品都适合这种技术,虚拟现实在出版领域的应用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对于融入感要求较低的新闻出版,如财经新闻、理论性较强的学术新闻等,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并不十分必要,有时过于强调该技术的应用,甚至有画蛇添足之感。

  不可忽视的是,不管何种技术进入新闻出版领域,作品内容依然重于技术。学者提醒道,在蜂拥而上的虚拟现实浪潮中,不要忘记新闻故事本身才是关键。新闻出版不是单一的视觉艺术,而输出给用户最重要的,依然是一场至深的“精神之旅”。

  记者 侯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