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民政局关于印发2014年北京市民政工作会议有关文件的通知 京民研发〔2014〕46号

各区县民政局,局机关各处室,各二级、直属单位:

现将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北京市副市长戴均良在2014年北京市民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以及市民政局局长李万钧的工作报告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学习,抓好贯彻落实。

北京市民政局

2014年1月26日

在2014年北京市民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民政部副部长 窦玉沛

同志们:

今天,首都民政系统、分管市领导、区县主管领导齐聚一堂,共商2014年首都民政发展大计。北京作为首都,北京的民政工作对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均良副市长履新第一年,受立国部长委托,我代表民政部,对北京市市政府及各部门对民政工作的支持表示感谢,向首都民政系统干部职工表示敬意!

刚才,万钧局长对2013年全市民政工作作了系统总结,我感到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回顾2013年,首都民政系统全面贯彻民政部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勇于探索、大胆改革、扎实工作,多项工作亮点纷呈,整体水平在全国继续发挥率先示范作用,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创新社会治理、强化社会服务、支持国防军队建设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在民政部组织的对各省级民政部门落实2013年重点工作的综合评估中,市民政局综合评估优秀,部里给予高度评价,专门向市委市政府发函表扬。2013年首都民政工作的特点和成效,突出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科学设计发展战略。主动适应首都转型发展的新形势,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科学谋划、前瞻设计,制定出台了《首都民政事业发展改革纲要》,提出了“民政事业社会化、民政服务产业化、民政工作信息化、民政业务体系化”目标,确立了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发展养老服务等一批改革创新任务,描绘了首都民政事业发展新蓝图。《纲要》充分反映了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新部署、新要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必将对首都民政事业创新发展产生长远的促进作用。

二是全力推进改革创新。围绕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启动了养老机构公建(办)民营、四类社会组织直接登记、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社区服务社会化、生态殡葬等重点领域改革。围绕破解民政体制机制难题,率先开展民政部门转移职能试点,推进福利企业改革重组,统一规范全市民政资金管理和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围绕解决基层民政力量薄弱问题,加大资金、人才和项目向基层倾斜力度,支持各区县打造“一区一品”。这些改革抓住了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大大激发了首都民政事业发展活力。

三是大幅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加大政策创制和服务创新力度,在慈善事业、养老服务、社会救助、基层自治、见义勇为等方面出台了一批规格高、影响大的法规制度,提高了民政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水平,促进了依法行政。大幅提高低保家庭、优抚对象等民生保障标准,年均增长10%以上,并将外埠老年人、社会困境儿童、低收入群体纳入优待保障范围,不断扩大受益群体范围,切实保障了首都群众基本生活。圆满完成第九届村委会选举,建成“六型社区”571个,加快推进乡镇社区服务中心建设,有效提高了基层社会服务管理水平。圆满完成了近5万军休干部接收任务,居全国之首,扎实推进退役士兵安置改革,为国防军队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妥善接待大批来京上访群众,贴心救助流浪乞讨人员,推动福利彩票健康发展,促进了首都和谐稳定。

这些成绩,凝聚了首都民政系统各级领导班子和广大干部职工的心血和努力,说明了首都民政系统是一支团结协作、能打硬仗、能打胜仗的优秀集体,反映了首都民政部门服务大局、勇于担当、敢为人先的优良作风和进取精神,必将为新时期首都民政事业创新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增添新的动力。

2014年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不久前召开的全国民政工作会议,对2014年民政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了8个方面的重点任务,明确以“三个善于”引领民政领域深化改革。完成2014年民政工作任务、深化民政改革,需要首都民政继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在海淀区四季青镇敬老院看望慰问老年群众时,勉励北京民政要“在全国干得最好”,立国部长批示要求北京市民政局遵照总书记的希望,发挥优势,再接再厉,达到这一目标。这是中央领导同志和民政部对首都民政的殷切期望和有力鞭策。刚才万钧局长在报告中明确了2014年工作思路和目标任务,我感到深受启发和鼓舞。一会儿,均良副市长还要作重要讲话。希望首都民政系统认真贯彻总书记指示精神和立国部长批示要求,以“干得最好”为目标和动力,按照2014年全国民政工作会议和市委市政府部署,奋发有为,开拓进取,实现民政事业新突破、新发展,并在以下几个方面走在全国最前列。

一是在深化民政改革上走在最前列。首都民政改革探索起步早、基础好,许多创新实践已经走在全国前列。下一步,要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和《首都民政事业发展改革纲要》要求,进一步细化改革设计、实化改革措施、强化改革保障。同时,要着力推动民政事业社会化改革,把凡是适合市场主体、社会力量承担的事项,全部放开,充分发挥市场机制有效配置资源的优势,调动各方力量。要突出改革重点,抓好社区建设、养老、社会组织等全国性示范区建设,在民政政策创制、体制创新、机制完善等方面抓出亮点、抓出品牌、抓出特色、抓出成效,实现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发展,为全国提供更多可复制的经验模式。

二是在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上走在最前列。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是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为民政部门履行社会建设职能创造了新机遇、提出了新要求。创新社会治理体制重在转变治理方式,促进社会自治功能增强,实现政府从单向管理向多元治理、从管控规制到法治保障等转变。首都作为特大型城市,聚集了各国、各地人口和大量流动人口,社会治理情况复杂、任务繁重。希望首都民政系统深入调查研究,以最先进的理念和最务实的措施,在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体制、增强社会自治功能、激发社会活力上取得新的突破。在城乡社区建设方面,要细化落实社区治理、居民自治、基层民主协商等举措,推动将流动人口、新转居农民融入社区建设,拓展社区服务功能,增强基层社会自治能力,实现政府主导与社会自治有机结合、良性互动。在社会组织管理方面,要围绕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完善新型登记管理、购买服务、综合监管等政策措施,做到既舍得放、放得开,也管得住、管得好。在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方面,要充分利用首都教育、人才资源优势,加快社工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步伐,为社会治理提供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专业力量。

三是在保障基本民生上走在最前列。基本民生保障事关群众的安危冷暖,是党和政府最牵挂的事,是民政部门首要和根本职责。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但困难群众也不少。希望首都民政系统按照“保基本、补短板、兜底线”总要求,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基本民生保障体系,为城乡居民筑牢最后一道安全防线。要把低保标准作为各类社会保障的基准线,进一步研究确立低保测算依据和调整机制。要以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为重点,医疗救助为突破口,加快建立“支出型”贫困救助制度,有效保障因病致贫、遭遇突发性、临时性困难家庭基本生活。要发挥养老工作基础好、思路新、社会各界普遍支持等有利因素,充分调动政府、市场、社会、家庭等各方力量,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落实老年优待和福利政策,不断提高首都老年人幸福指数。要认真做好困境儿童、优抚对象、残疾职工、流浪乞讨人员等群体的服务保障工作,积极引导慈善组织、社工专业人才、志愿者等多方参与,共同维护好特殊困难群体的合法权益。

四是在增强基层民政能力上走在最前列。基层能力薄弱一直是制约民政事业发展的难题,随着民政业务拓展、服务对象增多以及工作任务加重,这一问题更加凸显。首都民政提出“做精市局、做强区县、做实基层”的思路,并要求将80%的资金投向基层,在加强基层民政能力建设上迈开了重要步伐。希望继续加强改革探索,主动协调有关部门支持,以加强基层社会救助工作力量为重点,建立按照服务对象人数等因素配备工作人员、补助工作经费等机制,实现基层民政有人干事、有钱办事、有能力服务。要创新思路,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招聘公益岗位、开展以奖代补等方式,充实基层民政工作力量。要借助首都信息科技优势,运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优化基层民政管理服务流程,提高民政服务效能,节省人力、物力、财力投入。

我相信,有北京市委、市政府特别是精通民政工作的均良副市长正确领导,有首都民政系统全体同志共同努力,有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关心支持,首都民政事业一定不会辜负习总书记的殷切期望,在全国干得最好!

在2014年北京市民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北京市副市长 戴均良

同志们:

刚才,玉沛副部长作了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北京的民政工作,对今年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感谢民政部长期以来对北京市民政工作及对我本人的大力支持。我到北京工作半年多了,与市民政系统这么多同志见面还是第一次。见到大家格外亲切,我在民政战线上工作了27年,对民政事业和民政人有很深的感情。全国民政工作会议、北京市委全会和市两会刚刚结束,我们就召开会议贯彻落实,研究部署民政工作,很及时,也很重要。刚才,万钧同志总结了去年的工作,部署了今年的任务,通篇贯穿着改革创新的主题,讲得很好,会上印发的《工作要点》,重点突出,措施具体,符合市委市政府对全市工作的总体要求,我完全同意。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全市民政工作取得的显著成绩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民政系统按照大民政理念,不断拓展领域、完善政策、创新机制,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首次以市委市政府名义下发了《关于加强首都民政工作的意见》;民政保障和补助标准连年提高,低收入认定、优抚对象抚恤补助、义务兵优待金、丧葬补助以及孤残儿童养育费等实现城乡同标准、全覆盖;老年优待办法、“九养政策”全面实施,“9064”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推进,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率先出台,老年人的幸福感不断增强;和谐社区建设深入开展,村(居)委会选举圆满完成,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加快完善,社会组织管理改革不断深化,社工人才队伍建设取得突破,首都社会发展充满活力。这些工作成绩和发展进步,我在部里工作时都有所耳闻、有所了解,作为一个北京市民也亲身感受到了。

过去的一年,市民政局新一届班子站在新的起点上,勇于担当,主动作为,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研究制定了《首都民政事业发展改革纲要》,启动实施了民政事业社会化、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干部人事制度、财务制度和基础设施管理体制等一系列改革举措,出台了养老服务业发展、促进慈善事业、加强社会救助、见义勇为人员权益保护等一批惠民政策,圆满完成了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和各类折子工程,妥善做好了“10·28”暴力恐怖袭击案件善后工作,深入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基本民生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治理和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实现了良好开局,展示了民政部门的新气象、新面貌。去年,在民政部对各省市的民政工作考评中,北京绝大多数工作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回顾过去,我们深刻地体会到首都民政事业的发展:

一是得益于民政部的悉心指导和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北京离部里最近,得到的帮助和指导也最多,民政部总是毫无保留地给予指点把关,帮助协调解决难题。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民政工作摆在全市大局的重要位置,多次专题研究民政工作。金龙书记、安顺市长、德印主任、吉林主席、锡文副书记、士祥常务副市长等市领导经常深入区县、基层社区、养老院实地调研指导民政工作,还对养老服务、社会救助、社区建设等进行多次批示。

二是得益于市有关部门和各区县的大力支持。民政工作需要部门协作、上下联动、共同推进。财政、发展改革、规划、编办、国土等部门在资金投入、规划设计、项目审批、设施建设等方面密切配合、大力支持;各区县把民政作为基础性工作来抓,在政策、资金上给予重点倾斜,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确保了各项惠民政策有效落实、群众真正受益。

三是得益于全市民政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辛勤努力和无私奉献。多年来,首都民政人心系群众、勤政为民,求真务实,甘于奉献,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进千家万户,为首都和谐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各区县、各部门,向全市民政战线上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问候!

二、深刻认识和把握首都民政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首都民政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重点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认识和把握:

(一)深刻把握全面深化改革对民政工作的新要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战略部署,有的直接涉及民政工作,有的则与民政工作高度关联,都对深化民政改革提供了指导、指明了方向。全市民政系统广大干部职工一定要牢固树立大局观念和全局意识,认真贯彻落实全面深化改革的总揽性要求,推动首都民政事业创新发展。

一是深刻领会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民政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是国家治理体系的构成,民政能力是国家治理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相比而言,民政工作还比较传统,现代化改革任务很重。要适应时代发展,改革不适应的民政体制机制,完善民政相关法规政策,解决好制约民政事业科学发展的制度缺陷,促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要注重民政能力建设,增强依法办事意识,综合运用战略、规划、政策、标准、信息化有效推进民政工作,善于利用市场竞争机制、必要的行政调控手段,不断提升民政效能,促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是深刻领会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决定》提出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对转变民政发展方式,提升民政服务能力将产生重大影响。一方面,民政工作要科学界定政府的边界,不能再大包大揽,要将更多的具体事务交给市场、社会去做。大力发展养老、社区等服务产业,给予各类市场主体平等的市场地位,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增加服务供给,提高服务效率。另一方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进过程中,社会问题会逐渐增多。要发挥民政部门的“兜底”保障作用,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让全体社会成员不因没有基本生活保障而陷入绝境,解决后顾之忧。

三是深刻领会创新社会治理的重大意义。社会治理和社会管理虽是一字之差,但表明了党和国家对于社会治理的理念、体制、方式的重大变化。社会管理更多强调政府单向的行政手段,而社会治理则更强调多元主体共同治理、多种手段治理和法治保障等。民政部门在社会治理体系中具有基础平台和调节机制作用。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社工人才等社会主体是民政部门的重要职能,这些主体壮大了,能力增强了,社会治理才有基础和依托,社会活力才能进一步增强。要大力培育社工队伍,推进城乡社区治理体制创新,增强基层社会的自治和服务功能。要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在政策制定和决策部署时,要扩大社会参与,充分研究论证,使之更加符合实情和群众需求。

市民政局制定的《改革纲要》,我认真看过了,改革思路与三中全会精神高度契合,但《决定》是全方位、深层次、大尺度的改革,改革的深度和力度空前,要认真学习研究,以更高标准、更新举措推进民政事业改革发展。

(二)深刻认识首都发展的新形势

一是首都发展正在转型升级。当前,全市GDP达到2万亿,地方财政预算收入3661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058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7711元,分别比上年增长7.1%和7.5%。与此同时,首都经济发展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效应比较明显。经济发展增速明显放缓,经济运行仍然存在较大下行压力。中心城区由于人口大量积聚、资源高度集中,造成了交通拥堵、大气污染、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等“城市病”,严重影响了北京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民政部门要主动适应首都转型发展的趋势,充分发挥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在拉动内需、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深入研究行政区划设置,科学划分不同区域功能定位,促进人口、产业、资源合理布局和有序流动。

二是城镇化加速发展。城镇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中央城镇化会议为新形势下城镇化工作指明了方向。北京市现有常住人口超过210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783万人,城镇化率86%,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全国城镇化进程加快的大背景下,作为人口输入型的特大城市,即使严格控制人口,流动人口的数量还会进一步增加。北京在加快自身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城乡社会保障政策转接、城镇区划调整、新型社区的服务管理等新的问题。对此,我们要把人的市民化作为推进城镇化的核心任务,加快推进城乡社会治理的一体化和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促进农村人口就地市民化。同时,在做好户籍人口服务的基础上,将社会治理和服务向流动人口拓展,实现实有人口服务管理全覆盖。

三是收入差距逐步拉大。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不同阶层之间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基尼系数已接近国际上公认的0.5的警戒线。与全国的情况相似,北京市的居民收入差距也比较大,特别是首都作为国际大都市,困难群众的生活压力和心理感受更加强烈。民政部门要切实做好社会救助、慈善捐赠等工作,充分发挥第二、三次收入分配调节机制的作用,不断增加困难群众的收入,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

四是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北京现有常住老年人口300万,占总人口的14.2%,并以每年15万的速度增长,到2020 年,常住老年人口将超过400万,占总人口的21%。同时,空巢老人、失能老人、高龄老人的数量不断攀升,社会养老服务压力越来越大,迫切需要发挥政府、市场、社会以及家庭等各方面的积极作用,加快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养老服务产业,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精神慰藉等多样化的服务需求,让老年人安享晚年。

(三)深刻理解首都民政工作的职能作用

民政工作关乎民生,连接民心,在保障基本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政工作是“菩萨”事业,要怀有大爱之心。李克强总理强调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的“网底”,要把“网底”织密织牢。首都民政地位重要,作用特殊,除了发挥民政的基本职能作用外,还要立足首都、着眼全局,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这也是民政部对北京的明确要求。

在基本职能作用方面,第十三次全国民政会议明确要充分发挥民政在社会建设中的骨干作用,具体为保障基本民生的保底作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服务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支持作用、提供基本社会服务的支撑作用。中央反复强调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兜底。民政部门要牢记“保基本、守底线”职责使命,完善各项托底性民生政策,确保“网不破”和“兜得住”。

在特殊职能作用方面,北京作为首都,既是中央党政军首脑机关所在地,又是对外交往的重要窗口,全国看着北京,世界通过北京了解中国。今年亚太经合组织峰会将在北京举办,这是中央交给北京的又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也是对首都工作的一次全面检验。民政工作涉及城市管理、民生保障、社会服务等各个方面,集中反映社会治理水平和城市文明程度。我们要按照做好“四个服务”的要求,做好双拥优抚安置工作,为军队首脑机关和驻京部队服好务、当好后盾;大力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壮大社工人才和志愿服务队伍,做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和来京上访人员接济服务,维护好首都的社会环境和城市秩序;完善民生保障政策,抓好儿童福利院、养老院等窗口单位的服务管理,向国际社会展示社会福利和民生发展的新成果。同时,首都民政是全国民政发展的风向标,对其他地区具有指引的作用,必须以“建首善、创一流”为标准,创造具有首都特色、全国领先的工作模式和经验。

三、深化改革,推动首都民政事业创新发展

当前,首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着力创新驱动、经济结构调整、城市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市委十一届四次全会审议通过了贯彻中央精神的决定,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了动员部署。民政工作是典型的政府工作,去年以来,出台了一批政策,各部门要给予支持,各区县要高度重视,确保政策有效落实。民政部门要抢抓机遇、主动作为,以民政改革的新成效,切实为首都改革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做好今年的民政工作,要把握好深化改革、完善制度、创新模式、提升服务这一总体思路。深化改革就是要把改革作为主题,以更大的智慧、勇气和决心,破解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工作方式等深层次发展难题,确保改革取得实效。完善制度就是要加大政策创制,及时将成熟的经验做法上升为制度安排,用完备的制度保障改革创新和事业发展。创新模式就是要改变传统民政发展模式,下放和转移一批审批管理事项,善于运用市场机制、法治、科技等手段,提升民政效能。提升服务就是把“服务创新”作为工作重点,在加大资金保障的同时更加注重服务供给,丰富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满足群众多样化的服务需求。

今年,民政改革的任务很多,我重点强调以下五个方面。

(一)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养老是目前市民最关心的一项民政工作,已经被列为市人代会的一号提案。养老服务业既是一项夕阳事业,也是一个朝阳产业,对缓解养老供需矛盾、拉动内需、扩大就业、推进首都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去年率先出台了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意见,并作为全市的重点任务。民政部门要抓好用好经济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带头做好前瞻研究和规划设计,大力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产业化改革。重点是要研究清楚政府、社会、市场在养老服务中的职责分工,政府不能像以前全管、也不能不管,要健全完善基本养老服务制度,明确政府兜底保障的程度和范围。要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通过政策扶持、资金配套、人才培养和行业管理,引导养老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最大限度激发企业主体、社会力量参与热情,壮大养老服务业,使之成为全市工作的新亮点。

(二)推进社会组织改革发展。社会组织是社会治理的主体,也是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的重要载体。《决定》对社会组织改革发展进行了专题部署,并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党建等方面多次提及社会组织,可见其作用之广、发展之必要。近年来,我市社会组织发展势头很好,但仍然存在数量少、能力弱、承接转移职能有限等问题。作为主管部门必须主动作为,重点抓好三个方面工作。一是做好顶层设计。跟踪了解国家层面相关政策文件进度,率先出台我市社会组织改革发展意见,为社会组织改革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二是加大扶持引导。继续放宽社会组织准入门槛,建立一套系统完善、运转有效的购买服务机制,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确保政府转出职能,社会组织接得住、干得好。三是加强监督管理。将社会组织信息全部网上公开,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坚决查处非法社会组织,严厉打击社会组织违法行为。

(三)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是实现城市精细化管理,破解北京这一特大城市发展难题的重要基础。前些年,我市先后召开了五次城管会,解决了一批城市发展和管理中的难题,民政部门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基层自治和社区建设的主责部门,我们要在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社区治理、搭建社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等方面,总结经验,创新思路、探索试点,形成一整套符合首都实际的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和政策举措,为筹备召开第六次城市管理会议做好准备。要以城乡结合部为重点,加快村转居工作,特别是充分考虑农民的行为特征和生活习惯,探索符合实际需求的社区模式。发展壮大社工人才队伍,推进社区、社会组织与社工“三社”联动,提升基层服务管理效能。

(四)强化基本民生保障。让群众过上幸福生活是政府工作的基本职责和改革发展的根本目的。当前,民政服务的低保对象、五保户、优抚对象、流浪乞讨人员、困境儿童等困难群众生活水平偏低,对于改善生活、共享改革成果的愿望迫切。我们要补足短板,兜住底线,完善民生福利制度,把该保的各类群体都纳入制度保障范围,把该满足的各方面需求都纳入政策设计框架,织牢保障基本民生的“安全网”。进一步提高保障标准,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争取在一、两年内实现低保标准城乡并轨。加强与社会保障、残疾人服务、就业等相关政策的衔接,统筹政府各部门和社会资源,最大限度发挥叠加效应,让民政对象的生活有大的改善。

(五)加快民政服务设施建设。民政服务设施是提供社会服务的基本载体,也是展示民政为民形象的重要窗口。但总体上来看,全市民政基础设施存在总量不足、分布不均、功能不完善、部分设施设备老旧等问题。今年,要重点抓好80个街道(乡镇)养老照料中心建设任务,争取两年内实现全覆盖。要抓紧编制全市民政服务设施建设规划,做好项目储备,力争将更多的养老、社区服务、儿童福利、社会救助等服务设施纳入全市的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合理布局、集中建设。要按照“盘活存量、优化增量、建管并重”的思路,改造和利用好现有服务设施,高标准完成新建项目,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运营管理,提高规范化、标准化服务管理水平,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公共服务。

同志们,改革之年全市民政工作任务重、责任大。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民政部的有力指导下,齐心协力、携手奋进,为首都民政事业的美好明天而努力奋斗!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加快首都民政事业改革发展

——在2014年全市民政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李万钧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全国民政工作会议和市委全会、市两会精神,总结2013年全市民政工作,部署2014年工作任务。玉沛副部长、均良副市长百忙之中专程参加我们的会议,一会儿还要作重要讲话,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2013年工作情况

2013年是党的十八大开局之年,也是新一届领导班子换届后的第一年。全市民政系统紧紧围绕首都工作大局,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狠抓落实,全力推进民政事业创新发展,为首都的民生改善、社会和谐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全力抓好民政事业发展的顶层设计。新一届市局领导班子在认真总结民政事业发展历史经验,深刻认识民政工作面临的形势和地位作用,实事求是地分析民政工作发展瓶颈和矛盾的基础上,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决定把改革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民政工作主题,以敢于担当的历史责任感,直面矛盾问题,下决心推动民政工作转型发展。为找准改革创新的路径,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研究制定了《首都民政事业改革发展纲要》,确立了“社会化、产业化、信息化、体系化”的“四化”改革目标,提出了民政体制机制、干部人事制度、养老服务社会化产业化、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基层社会管理体制、适度普惠民生福利制度等13个方面的改革发展框架,并召开局党委全会,统一思想,明确任务,振奋精神,以此拉开了首都民政改革的序幕。

(二)扎实有序推进民政改革创新。围绕《纲要》确定的改革任务,从首都民政工作实际出发,根据轻重缓急和难易程度,分阶段、按步骤有序推进民政改革创新。一方面,做了大量改革的前期准备和基础性工作,开展了建立现代社会组织体制、街道管理体制改革、民政对象收入倍增、“三社联动”、基层民政能力等一系列调研,起草了养老机构公建(办)民营改革意见、推进网格化社会服务建设意见、民政工作转移职能工作方案、市属福利机构和企业改革重组实施方案等文件,为下一步改革打好了基础。另一方面,开展了一些改革实践探索,实行四类社会组织直接登记,加大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力度,建立跨部门的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推行低保家庭信息网上公开,启动建设八宝山生态殡葬示范基地,支持成立市老龄产业协会和首都慈善基金会,开展处级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建立局巡视工作制度,实行纪委书记派驻制,建立统一规范的财务管理和基础设施建设体制,完成北京社区报社改制和民政学院转型。这些改革为民政事业发展探索了新路,增添了活力。

(三)民政制度建设实现重点突破。坚持把制度建设作为履行职能、推动改革的重要方式,加大对民政事业的制度设计和统筹规划,出台了一批规格高、影响大的法规制度。首次以政府令的形式颁布了《北京市促进慈善事业若干规定》,为首都慈善事业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在全国率先以市政府名义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意见》和《关于加快本市养老机构建设的实施办法》,养老工作理念发生重大转变,加快了养老服务社会化、产业化步伐;以市政府或市政府办公厅名义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社会救助工作的意见》、《北京市村务监督办法》、《关于加强见义勇为人员权益保护意见》等文件,明确了相关业务工作创新发展方向;市民政局还在养老机构许可、光荣院管理、义务兵优待、村民代表会议等方面制发了规范性文件15件,破解了一批工作难题。这些制度的出台,填补了民政重点领域制度空白,为首都民政事业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

(四)民政服务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牢记为民服务宗旨,从群众最需要、最迫切的问题入手,高标准完成了20项市政府折子工程、1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和96项民政折子工程,尽最大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和物价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和提高城乡低保待遇、优抚对象补助、军休干部生活待遇、征地超转人员补贴等民生保障标准。圆满完成第九届村委会选举,参选率达到96.9%,全市共建成“六型社区”571个,乡镇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加快推进,有效提高了基层社会服务管理水平。启动南城养老院、救助管理总站、密云军休服务管理中心等11项建设项目,开工建设养老床位12090张,民政服务设施进一步改善。动员全社会支援四川芦山抗震救灾,在全市组织社区防灾减灾专场活动200多场次,调整了部分街道区划设置,开展了万台洗衣机进军营活动,创立了军休干部接收安置一站式服务大厅,为7万特殊困难老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5万名外埠老年人同等享受老年优待,接待来京上访群众70多万人次、救助流浪乞讨人员1.8万人次,妥善做好“10·28”暴力恐怖袭击案件善后工作,有力维护了服务对象的合法权益和首都的安全稳定。

(五)民政部门作风建设成效明显。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重点,大力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市民政局“三公”经费支出同比压缩了21%,办公用房、公务用车、公务接待、资金审批等制度更加规范。制定了《关于深入推进和完善廉政风险防控管理体系建设的意见》,向所有二级单位派驻纪委书记,大力推进行政效能监察和政风行风建设,注重抓早抓小,针对个别单位出现的苗头性问题,及时查处,通报警示。市民政局作为市委副书记吕锡文同志教育实践活动的联系点,将“务实”精神贯穿活动始终,扎扎实实做好每一个环节的规定动作,同时紧密结合民政职能,做精选优自选动作,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取得了一批思想认识、民主制度建设和整改成果,得到了市领导的充分肯定,用实际行动彰显了民政部门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

过去的一年,全市民政工作改革取得了新突破,事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实现了良好开局。特别是首都民政部门的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发展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一些创新举措开始实施,一些重要领域的改革开始起步,一些瓶颈和深层次问题开始寻求突破。在民政部对去年各省市的民政工作考评中,北京绝大多数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去年12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慰问首都老年群众,视察四季青敬老院时,充分肯定了北京市养老工作,提出了“北京民政要在全国干得最好”的重要指示,给予我们极大的鞭策和鼓舞。对北京民政工作,民政部在思路创新、政策突破、制度设计等方面给予了很多指导和帮助,立国部长批示支持北京民政在全国干得最好;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听取民政工作汇报,专题研究,安顺、锡文、士祥、均良等同志多次深入基层调研指导民政工作;市有关部门在资金投入、项目推进、政策统筹上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各区县按照市民政局的统一部署,开拓创新,先行先试,很多区县在不同领域干出了成绩,干出了特色,呈现出干事创业、奋勇争先的生动局面;全市民政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团结一心、奋力拼搏和辛勤工作,为首都民政事业发展做出了贡献。在此,我代表市民政局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二、结合民政实际,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决定》是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的总部署和总动员,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市委十一届四次全会通过了贯彻中央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描绘了首都改革的蓝图。民政部门承担着基本民生保障和基层社会治理的职能,工作性质和使命作用特殊,改革既有放的任务,又有管的责任,任务更重、难度更大,必须统一思想,科学设计,敢于担当,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改革机遇,加大民政改革创新力度,激发民政事业发展活力。

第一,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必须贯彻好全面深化改革的总要求。《决定》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学指南。民政部门率先改革,制定了《首都民政事业改革发展纲要》,符合三中全会精神。《决定》提出的改革在力度、广度和深度上都是空前的,我们要综合考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党建等各方面改革对民政工作的影响和要求,密切关注相关领域改革动态,进一步调整完善、细化落实《纲要》各项任务。特别是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改革部署,高标准设计、大尺度推进、深层次突破。坚持高标准设计,就是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调研时提出的“在全国干得最好”指示要求,以建首善、创一流为标准来谋划和设计改革,确保发展理念、制度设计、保障水平、基础设施等在全国领先,起到引领示范。坚持大尺度推进,就是以养老服务、社会救助、社区建设、社会组织建设等为改革重点,推进改革全面实施,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实现民政事业跨越发展,使民政的整体面貌有一个全新的变化。坚持深层次突破,就是要触及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利益调整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决心,坚信“有舍才有得”,敢于打破瓶瓶罐罐,放下包袱,用钉钉子精神破解制约民政事业发展的难题。

第二,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必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决定》最重大、最鲜明的特点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贯彻落实好全会精神,就要在思想上尊重市场价值规律,在行动上减少包办干预,加快职能转变,实现简政放权,为市场配置资源创造条件。虽然我们明确了推进民政事业社会化、服务产业化的改革思路,但是民政部门主管主办的事项还很多,所属的事业单位和企业数量依然过大,政事、政企、政社不分现象还比较严重。民政部门调动和动员社会积极性的能力还不强,还不善于利用市场机制推动工作,传统民政服务的范围相对有限,总量供给不足,服务质量和水平不高,还无法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个性化服务需求。改革就是要改变政府大包大揽的传统做法,坚决把该放的全部放开、放到位,为市场和社会让渡空间,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和社会力量来提高效率、扩大供给、拓展受益面,实现服务投入与产出效益最优。要抓住首都经济转型升级的有利时机,把养老、社区、殡葬、救灾等服务纳入首都服务业大局中去规划、去布局,打造民政服务产业集群,做大做强民政各类服务,为群众提供更多优质的服务产品。

第三,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三中全会既强调要发挥市场的决定作用,也要全面正确地履行政府职能,避免越位、错位和不到位。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不是意味着政府甩包袱、撒手不管,而是为了腾出时间精力把该管的管好、管到位、管出效率和水平。这些年,民政部门认真履职,为群众办了不少好事、实事,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首都经济转轨、社会转型以及改革的逐步深入,各类社会问题和矛盾将会增多,影响群众生活不确定的因素和风险也会增多,部分群众不同程度地面临生活困境。如何有效地保障好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如何有效地应对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把基层社会治理好,是民政部门必须面对的重大现实课题,也是政府部门义不容辞的使命和职责。必须坚守社会底线,通过创新理念、转化机制、改进方法,完善更加公平、可持续的基本民生保障制度安排,把社会保障的“网底”编实、筑牢,切实发挥社会政策的托底功能,使困难群众生存有尊严、生计有保障、生活有盼头。民政部门担负着社会治理统筹和协调职能,要按照推进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加大对基层社会治理的宏观规划、整体设计和统筹协调,加快培育发展社会组织、社区、社工队伍等各类社会主体,不断提高基层社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确保社会既和谐有序又充满活力。

第四,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必须增强深化民政改革的自觉。三中全会吹响了新一轮改革的号角,全国上下掀起了改革创新的热潮。作为传统的老局,我们的一些干部职工思想观念还比较守旧,对新形势反应不敏感,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这其中有历史因素,也有现实利益的纠葛,表现在思想观念上、工作作风上还存在畏惧改革、逃避改革甚至抵制改革的不正确心态,在工作推进力度和速度上与改革的现实要求有着较大的差距,这虽然不是普遍现象,但不可小视,将会对改革造成很大影响。民政部门要在改革进程中抢得先机、有所作为,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念,勇于担当,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气魄,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推动民政工作实现新突破和新跨越。在对待改革的问题上,我们决不能安于现状,看不到差距和不足,不愿改革;也不能瞻前顾后,等待观望,不敢改革;更不能不求上进,无所作为,消极对待改革。要树立“不改革就没有出路,不改革就没有发展,不改革就没有地位”的思想,马上能改的要快速推进,在全市率先行动;属于中央事权的要积极争取试点,在全国起到示范;条件尚未成熟的要抓紧研究,加快设计;对涉及面广、关联性强的改革,要加强协同配合,把改革一项一项落实好。

三、全力做好今年各项民政工作

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也是首都民政加快转型发展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的民政工作意义重大。全市民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统领,以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为抓手,以落实《首都民政事业改革发展纲要》、全面深化民政事业改革为主题,以高标准设计、大尺度推进、深层次突破为总要求,力争在创新社会治理、发展养老服务业、保障基本民生、理顺民政体制机制、加强民政队伍建设方面取得新突破,为民政工作转型发展、顺利实现“四化”目标打下坚实基础,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首都人民福祉做出更大贡献。

关于今年的工作,我们印发了工作要点,确定了60项具体任务,每一项都是实打实的任务折子。请大家结合实际,抓好落实。下面,我再强调做好今年工作的五个重点,力争有所突破。

(一)在创新社会治理、激发社会活力上取得新突破。创新社会治理是一个新的时代命题。民政部门要主动承担起职责使命,加大战略研究、顶层设计和实践创新力度,加快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和社工人才等多元治理主体,为政府转移职能、扩大服务供给、激发社会活力搭建平台、打牢基础。一是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按照国际大都市精细化服务管理要求,在街道、社区这两个关键层面做足文章,抓紧开展调研,看看哪些体制不顺、职责不明,哪些治理手段需要改进、机制需要健全,哪些工作关系需要理顺,提出有效发挥街道、社区作用,增强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的创新思路和改革举措,为筹备召开第六次城市管理工作会议做好准备。二是大力推进社区参与式协商。三中全会对发展基层民主、开展民主协商进行了专门表述。我们在总结各区县探索经验基础上,提炼了社区“参与式协商”自治模式,这是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基层社会治理的具体形式,要在全市普遍推广,推进基层民主协商制度化、规范化。三是为社会组织松绑,释放发展空间。今年,民政部主要抓社会组织改革综合文件制定、行业协会商会脱钩、加大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力度这三件大事。我们要及时贯彻落实中央文件,力争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出台加快形成现代社会组织体制的意见。要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机制,成立社会组织联合会和研修学院,重点培育发展与政府转移职能密切相关、社会需求大的社会组织,确保政府职能转得出,社会组织接得住又干得好。市民政局将带头推动局属社会组织脱钩,通过购买服务将一些事务性工作交给它们来完成,支持其自主发展壮大。四是发展壮大社工队伍。市局将成立社工人才管理处,针对我市社工队伍晋升渠道不畅、作用发挥不明显等问题,从民政系统自身做起,选择部分事业单位开展社工岗位设置试点,系统梳理制约社工发展的关键障碍和瓶颈,研究制定相关扶持政策。

(二)在养老服务社会化、产业化上取得新突破。我们已率先出台了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今年的重点是落实好中央和我市这三个文件,加大投入和推进力度,将80%以上的福彩公益金用于养老服务,力争首都养老服务体系和产业发展走在全国最前列。一是加强统筹谋划。召开老龄委全会,进一步明确职责,细化任务和分工,推动各部门、各区县制定完善落实意见的具体政策。抓紧修订《北京市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为养老服务发展提供法律保障。二是推进养老照料中心建设。街乡镇在整个养老服务体系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特别是城六区老年人口密度高、服务需求大,但服务设施相对缺乏。我们明确了“抓中间、带两头”的发展思路,力争用2年时间让每个街乡镇拥有一所不少于50张床位的养老照料中心,辐射居家养老,补充机构养老,充分发挥就近方便、周边医疗资源充足、成本低的特点。今年要建设80个,这其中有新建的、有改扩建的,也有已建好需要完善功能设置的,政府将给予相应补贴。这项工作已列入市政府办实事项目,各区县要与市局一道全力以赴完成这个硬任务。三是推进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出台《加快推进公办养老机构体制改革的意见》、《养老机构“公建民营”实施办法》,将具备条件的公办养老机构逐步交由社会力量运营管理,政府新建养老机构将全部实现社会化运营,创造公平的市场环境,使民办和公办养老机构平等参与竞争。四是完善老年优待政策。前不久,全国老龄办等24个部门联合发文,对加强老年人优待提出了政务服务、卫生保健、交通出行等6个方面的新要求。很多优待工作我市都在执行,但随着老年人服务需求日益多样,也产生了一些新问题。例如,如何更好发挥养老券作用,重点保障好生活困难、不能自理老人;如何解决失独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等问题,都需要研究,及时调整和出台新的优待政策。五是大力发展养老产业。筹备设立养老产业发展基金,重点发展老年生活照料、生活用品、医疗健康等服务产业。在海淀区试点的基础上,在全市推广养老(助残)服务券变卡,逐步拓展乘车、入园、银行借记等功能,实现养老服务“一卡通”。

(三)在基本民生保障上取得新突破。保障基本民生是民政部门最核心的职能,体现政府托底责任。我们要牢记使命,把网底织密织牢,守住老百姓生活的底线。一是建立“支出型”贫困救助制度。我市社会救助体系对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对因病陷入困境的普通家庭或各种问题叠加的困难群体,还缺少针对性的制度保障。今年,要以医疗救助为突破口,建立“支出型”贫困救助制度,消除救助盲点。二是加快社会救助城乡统筹。目前,全市大部分区县低保标准已实现城乡统一。前不久,安顺市长到密云调研时强调,要深入研究社会救助一体化的可行性和实施步骤。还未统筹的区县,要加快步伐,市局也将最大限度加大支持力度,确保两年内标准全部统一。三是加强困境儿童保障。长期以来,我们主要关注机构内孤残儿童养护,要将保障范围向社会困境儿童拓展,探索建立困境儿童分类保障、贫困儿童大病慈善救助等制度,逐步构建一整套包含基本生活、医疗康复、教育等内容的困境儿童福利体系,让更多特殊的孩子得到政府保护和社会的关爱。四是推进福利企业改革。要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推进市属福利企业改革重组,建设福利企业孵化园,搭建企业孵化、产品推介和人才引进平台,加强与国有大中型企业合作,促进福利企业健康发展。五是发展生态殡葬。推动殡葬改革,核心是推进生态殡葬。要抓紧制定本市关于党员领导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贯彻意见,力争以市委市政府两办的名义出台。我们在八宝山试点建设了示范生态墓园,下一步要召开现场会,在全市推广新型生态节地安葬方式。今后,除生态墓地外,其他不再发展。同时,加大对骨灰撒海的奖励力度。

(四)在理顺民政体制机制上取得新突破。体制机制改革是民政事业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适应发展需要,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增强改革内生动力。一是强化民政综合协调机制建设。民政工作涉及部门多、协调难度大,要做实双拥、老龄、社会救助、救灾减灾等综合协调平台,加快建立社会福利、社区建设、社会组织等工作协调机制,提升民政部门统筹规划、综合协调能力,整合利用各方资源,共同推进民政工作。二是优化机构职能设置。市局要适应事业发展要求,优化调整内设职能处室结构,推进社会福利事务管理中心改革,减少管理层级,实现扁平化管理。在深入调研基础上,制定基层民政机构建设的指导意见,强化区县民政部门社会治理职责,将老龄部门统一划入民政局管理,确保市区职能统一、上下对口。三是深化“一区一品”建设。一季度要与所有区县签订“一区一品”协议,抓紧协调落实政策、资金、项目,统筹市区两级资源,共同打造区县民政特色品牌。四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市局成立规划建设处,统一规划市区两级基础设施。要编制好全市民政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明确各类服务设施的规模数量、结构类型和空间布局,力争每个区域都按人口需求配齐民政服务设施。

(五)在民政队伍建设上取得新突破。当前,民政工作进入改革和转型的关键时期,需要打开局面的工作很多,面临困难和问题也很多,必须建立一支能力强、作风硬、敢闯敢干的民政队伍。一是巩固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要将活动中形成的“三进五风”、对口联系基层等好经验、好做法加以巩固,形成机制,长期坚持下去。同时,抓好整改落实,确保整改成效让群众真正满意。各区县要借鉴市局经验做法,出台一批惠民政策举措,特别是争取将一些自身难以解决、群众需求强烈的困难和问题,上升为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借力破解难题。二是加强对基层民政干部教育培训。从今年开始,我们将每年对街乡镇主管民政领导开展轮训,重点讲形势、讲方法、讲纪律,让大家深化对民政改革的认识,掌握做好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还要教育他们严格自律、遵纪守法,把老百姓的钱看好、管好、用好。要尊重基层首创精神,鼓励基层干部敢于担当、敢于作为,大胆试、大胆闯,形成奋勇争先、活力迸发的工作势头。三是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当前,民政领域专业服务和管理人才急缺。要建立职业资格制度,加强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重点发展养老护理员、孤残儿童护理员、现代经营管理人才队伍,提升民政服务专业化水平。四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推进巡视、纪检、审计、信访之间联动协作,进一步构建综合廉政风险防控体系,确保管理无漏洞、监督全覆盖。

春节将至,安全稳定的任务更加艰巨。我们一定要始终绷紧安全稳定这根弦,严格落实各项安全责任制,以福利院、光荣院、军休所、救助站等服务机构为重点,开展安全稳定大排查,不放过任何一个隐患、苗头,确保万无一失。严格执行中央、市纪委有关规定,严禁公款送礼、严禁大吃大喝,肃风整纪。认真做好低保家庭、优抚对象等困难群众的走访慰问,帮助他们排忧解难,让群众过一个欢乐祥和的节日。

同志们,首都民政踏上了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型发展的新征程。在前进的道路上,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只要我们胸怀梦想,坚定信念,勇于担当,奋力开拓,民政改革发展蓝图就一定能实现,人民群众生活就一定会更加幸福美好!

北京市民政局办公室 2014年1月26日印发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