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潮来袭 民办养老能否唱主角?

2013-10-11 01版 来源:参考消息·北京参考

  本周日即将迎来传统的重阳节,也是我国第一个法定老年节。根据最新数据,去年北京市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262.9万人,比上年增加15万人,这意味着北京的养老压力将不断增加。北京计划到2015年增加12万张养老床位,目前还有缺口4.39万张。

  面对汹涌增长的老龄化人口,政府加大了对民办养老机构的扶持力度,但在发展中,民办养老机构仍然面临土地、租金、高额人工费等多重考验。

  民办养老机构比例增多

  上个月北京发布的《北京市2012年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龄事业发展状况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底,北京市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占户籍总人口的比例首次达到了20.3%,相当于5个北京人中就有一位老年人。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李红兵表示,未来几年,北京每年新增10万老年人将成常态。

  之前北京曾提出“9064”的养老服务模式。即到2020年,90%的老年人在社会化服务协助下通过家庭照顾养老,6%的老年人通过政府购买社区照顾服务养老,4%的老年人入住养老服务机构集中养老。按照这一比例,目前北京需要10万余张的养老床位,但北京现有床位数是7.61万张。

  家住海淀区的张奶奶今年81岁,老伴几年前去世后,为了不给上班的子女添麻烦,她要求儿子给她找家养老院。

  “公办的第一社会福利院医疗条件当然好,谁不想去?可是排队已经排了上万个号,要等好几年才能轮上。第五社会福利院也好,但是如果不能自理,福利院就会让老人转入医院。虽然其他区县也有公办养老院,除了部分全额拨款的外,大多数不是条件差,就是离家太远。”说起当初来位于石景山区的民办养老机构寿山福海养老服务中心的原因,张奶奶这样告诉记者。据了解,基于这种原因住进民办养老机构的老人不在少数。

  在政府全额拨款的公办养老院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很多老人开始把目光转向了民办养老机构,而民办养老机构的数量和服务也呈现不断提升的趋势。

  据了解,北京市现有养老机构400家,其中,公办212家,比去年减少3家,民办188家,比去年增加2家,在北京现有的7.61万张养老床位中,民办养老院养老床位占比超过60%。

  床位补贴只是杯水车薪

  张奶奶选择的寿山福海养老服务中心是北京市第一家民办的五星级养老服务机构,由恒坤投资集团与麻峪工贸中心合资兴建,麻峪工贸中心提供土地,恒坤投资集团则负责后期的投资运营。总建筑面积约2.68万平方米,共设有床位600余张,绿化率达到了73%。

  由于去年被评为了五星级养老服务机构,寿山福海养老服务中心获得了北京市民政局32万元的奖励。不久前,寿山福海养老服务中心按照北京市的床位补贴标准拿到了数十万元的补贴。

  据了解,民办养老机构为生活自理老年人开展的福利服务,北京的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200元;生活不能完全自理老年人开展的福利服务,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300元。

  寿山福海养老服务中心的收费标准是3400元-4400元不等,算上服务费、平时医药费以及冬季的取暖费,一年下来每月平均5000元。

  寿山福海养老服务中心副院长杨成秀表示,养老院现有护理员工150人,除去基本保险,平均没人每月工资支出大约3500元。“护工工资每年都在增加,不然很难留住员工。”

  “由于是五星级养老院,电脑、体育用品、乐器、绘画用品等提供给老年人的玩乐设施必须齐全,绿化养护工作及员工的工资占去总成本的大部分。虽然政府有床位补贴,但是作用并不大,从2008年寿山福海开始接收第一位老人以来,前三年每年都需要往里贴钱,这两年状况稍微好些,去年略有盈余。”杨成秀说,由于合资方提供土地,与其他民办养老院相比,不用承担房租。

  与多数民办养老机构一样,租金是寸草春晖养老院必须承担的重要开支。

  “寸草春晖每年也会得到政府的床位补贴,相对于成本支出来讲,这项补贴显得杯水车薪。”寸草春晖养老院院长王小龙表示。

  目前,寸草春晖养老院有100个床位,收费4000元-6000元/月,其中,床位费和护理费占到80%-90%。王小龙表示,房租大概占到总成本的30%-40%,人员费用占总成本的50%。

  由于是租地方办养老机构,除床位补贴外,多数民办养老院没资格得到政府的建设补贴,补贴的单一也是很多民办养老院举步维艰的主要原因。王小龙介绍说,寸草春晖收回成本还需要6-7年时间。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侯东民认为,这要求政府在对养老机构补贴时,应该多向处于发展中的民办养老机构倾斜。

  “养老土地”供应已单独立项

  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北京市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262.9万人,比上年增加15万人。

  记者了解到,寿山福海设有养老床位600张,早已住满,现在排队等着入住的老人已将近300人;寸草春晖营业8个月后就已全部住满。

  面对日益增长的老年人口,稍有规模的民办养老机构不约而同地把目光转向建立分院。但他们同时发现,土地成为了建立分院的主要障碍。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高级统计师翟德华在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中指出,民办养老机构的土地优惠政策、税收优惠政策、水电费优惠政策等分别由国土局、税务局和水电公司等部门执行,这就需要多部门统一协调完成。

  李红兵也认同此观点,所幸近年来政府已经意识到民办养老机构所处困境。2012年,北京市首次拿出6块土地用于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一部分土地采取划拨方式,部分采取招拍挂的方式。

  李红兵表示,民办养老机构找地方建养老院主要通过买土地,同时负担成本和运营;租地,利用废旧旅馆酒店改造而成;还有是拿出自有土地。土地供应是许多养老院面临的困境,为解决这一问题,北京将不断增加养老土地供应,并增加供地方式。

  今年,北京已将养老服务设施土地供应纳入北京市年度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6月份北京市民政局在回复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市政协委员有关首都为老服务工作的建议、提案办理情况时透露,今年全年将提供100公顷的建设用地,供多方建设养老机构。这项措施,也给了需要建设分院的民办养老机构一些希望。

  此外,北京还将会在投融资、税费减免、资金补贴等方面出台一系列配套优惠政策,鼓励各方面的社会力量投入到养老服务业。

  2012年7月,民政部发布的《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的实施意见》,对民间资本举办的非营利性养老机构或服务设施给予一定的建设补贴或运营补贴。北京市委常委会已通过的《关于推进北京市养老服务业的意见》明确,今后由政府投资建设的养老机构将全面引入民间力量运营,以打破国办国有体制僵化的问题,从这些意见中也可看出政府扶植民办养老机构的决心。

  “我国养老服务业还处于发展阶段,这是一项朝阳产业,我会继续在这个行业里坚持。”王小龙的话也透露出民办养老机构的一份坚持。

  (北京参考记者 顿媛媛 实习记者 徐虹)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