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信息化改变世界

2013年01月07日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开启新的社会文明

李新社

社会信息化,并非一种孤立的纯技术性历史现象,而是有着人类社会特定历史发展阶段中的技术、理论、认知和社会需求等诸方面的背景及动因。在社会信息化进程中,全球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日益加强,形成多种文化相互交融的新文化,开启崭新的社会文明形态。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创造着新的经济生活形态、社会管理模式和新的生活方式,推动了社会进步。

社会信息化,一般是指社会在信息技术推动下,信息资源充分应用到社会各个领域,信息在社会发展中起主要作用的社会化过程。这就意味着信息将成为比物质和能源更为重要的资源,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将逐渐成为发展国民经济和科技的主要内容。

信息化是与工业化相互对应的一个概念,工业化是信息化的物质基础,而信息化是工业向更高层次发展的技术环境。工业化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物质和能源资源,向社会提供丰富的物质产品;而信息化的主要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提高社会各领域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水平,为社会提供更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促进全社会信息化。

社会信息化进程表现在经济领域信息化变革、政治领域信息化、社会领域信息化、文化领域信息化、管理领域信息化。

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对社会经济领域产生巨大影响。由于在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基础上实现了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信息技术革命导致了生产力飞跃发展。在土地、资本以及各种物质资源依然重要的同时,信息资源逐渐成为社会经济体系中最重要的基本要素。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社会信息化过程中所构建的各种信息系统和运行模式完全改变了工业时代社会经济运行方式。

由于信息技术本质上的工具性和基础性特征,自信息技术诞生的那天起,信息技术作为应用工具,在社会生产的各行各业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同时,社会经济运行过程中需要信息作为决策基础,而信息技术在信息收集、整理、分析等各个方面具有传统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已经成为社会经济的运行基础。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构成的企业运行平台,成为企业各生产环节的调节中枢。总之,信息技术的工具性、基础性特征,使其能够无缝地渗透到企业的各个层面,与企业整体运营有机融合。

信息化正在深刻地影响着每个产业的发展,促使传统产业不断改造、升级和转型,同时又衍生触发许多新的产业。

在迈向信息社会的过程中,信息化应该既是企业的核心价值之一,又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之一。融合的核心是创新,创新的背后是需求,支持需求的是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影响发展的是信息资源的高度协同协作。

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对社会政治领域产生了深刻影响。在社会决策过程中,最重要的决策基础就是信息,没有大量信息的汇集,决策失误将是难免的。政府作为社会管理者无疑是公共信息最大的采集者、处理者和拥有者,发达国家如此,发展中国家亦如此。社会信息化对社会政治领域产生的影响首先体现在政府的信息化水平和信息利用水平上。网络的无处不在让各种思想、信息处于无限制的流动中。政府决策需要更加充分考虑民众反应,在浩如烟海的各种信息中能否彰显政府的权威并最终掌握主流思潮,这是对政府信息能力的考验。任何信息只要能被送上互联网加以传播,便有引发全社会乃至全球性问题的可能。社会信息化的过程使得政府信息建设迫在眉睫。

社会建设和管理在社会信息化过程中发生巨大变化。信息社会化过程中,由于信息技术为社会建设和管理提供了丰富的手段,完全改变了社会建设和管理的思路、方法和结果。信息技术可以帮助政府、企业和各社会组织机构快速了解和掌握社会的基本情况,获取社会基本要素的重要信息,实现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结构之间信息的有效沟通,从而可以提高社会建设和管理水平,最有效地利用社会资源,包括社会的信息资源。

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对社会文化产生巨大影响。在信息技术推动下网络的高速发展既增加了全球文化的相互交流,形成文化的同质性,也带来更大的文化差异。

发达国家是在完成工业化后实行信息化的,而我国则是在工业化过程中就要面对信息化问题,开始信息化发展的探索。我国社会信息化变革正是在世界范围内的信息化浪潮中逐步展开的。目前,随着物联网、云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在经济领域、社会领域、政治领域、文化领域和管理领域已经凸显了重大成绩。

当前世界正处在多极化变革中,多种政治思想和文化思潮围绕着我们,各种经济模式诱惑着我们,这对社会信息化提出了挑战,我们需要尽快适应世界多极化发展要求。经济全球化发展促进了多极化的发展,又反过来使得经济发展可以吸收借鉴世界范围内的优秀成果和经济发展模式,促进经济良好健康前进。

社会信息化,并非一种孤立的纯技术性历史现象,其由来有着人类社会特定历史发展阶段中的技术、理论、认知和社会需求等诸方面的背景及动因。社会信息化开启了人类历史上一个崭新的社会文明形态,推动了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演变。在社会信息化进程中,全球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日益加强,形成多种文化相互交融的新文化,人类社会从为物质所“奴役”、单纯追求对物的占有和享用,转向以人的发展为直接目标,重视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和智慧的创造,转向公正有序的竞争与合作,追求与自然和社会和谐、协调。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创造着新的经济活动形态、新的社会管理模式、新的生活方式,使得人们的社会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得到快速提高,并推动了社会进步。

(作者为《中国信息化》杂志社总编辑兼社长) 

同工业化深度融合

朱  林

十八大报告再次强调要“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信息化一般体现为管理信息化、数字化制造和产品智能化。数字化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是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具体体现。以信息化为基础的科技创新催生新一轮产业变革。我国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正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需要探索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和模式,引导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跨越。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样的高速发展靠什么?必然要靠工业、靠制造业的成长来拉动。

工业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十八大报告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我国制造业处于产业链低端的根本原因是自主创新能力还很弱。大幅度提升创新能力,将为我国经济和产业格局带来根本性变化。

企业创新能力源于科技进步,它能够催生新产品,改进产品设计和工艺,提高产品品质,更新生产条件和降低能耗,提高物资利用率。科技进步可以缩短产品研发和生产周期,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强化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和市场地位。

以日本的情况为例。十几年来,日本的技术研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一直是发达国家中最高的,以确保其技术领先水平。日本的汽车遍布世界各地,其性能价格上有明显的优势,特别是省油;其建筑机械在我国进口同类产品中占很大比重,是因为在我国建设高潮中,建筑机械年均使用超过3000小时,其他国家产品在耐久性上根本无法与日本产品匹敌。很明显,技术强国成就了日本的经济大国地位。

实现科技进步的一个重要途径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这是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既定方针。十八大报告再次强调要“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为工业的科技进步指出了方向。

工业信息化一般体现在三方面:一是管理,利用信息化手段将企业的生产、物流、财务、人力等所有资源集中、全面地管起来;二是数字化制造,它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工程分析、辅助工艺规划和辅助生产加工等;三是产品智能化,从家电、汽车到飞机都在越来越多地运用自动控制和人工智能技术。

在信息化建设方式上,云计算能够满足工业企业大多数需求。云计算是近年来信息技术领域的新产物,其应用正在快速向各个行业渗透。

通俗地讲,云计算就是通过互联网远程使用的、可以灵活配置的、按使用量付费的一种IT服务模式。它能够为用户提供海量的软、硬件资源,为用户省钱、省事、还省时间,特别适合IT建设、维护能力不强的中小企业。

如今,数字化技术已经贯穿、覆盖了制造业的产品创意和设计、分析优化、加工控制和生产管理全过程。产品研发和生产系统不断朝着数字化方向发展,是企业走向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和必经道路。数字化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是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具体体现。

实现数字化制造需要大量专业计算机软件工具,普通计算机服务器不足以支持其中的许多复杂计算,需要高性能计算设备。因此,云计算是实现“集中建设,广泛供给”的好办法。比如,由北京市计算中心从2010年开始规划、建设的“工业云服务平台”配备了大规模计算机群,作为经北京市经信委“祥云工程”行动计划的重点示范项目之一,服务于中小制造企业的创新工程;部署了许多大型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工程分析软件工具;建设了高速网络通信环境;在数据存储、信息安全等各方面提供了良好的保障措施;此外还配备了逆向工程和快速成型技术需要的设备和服务支持,为数字化制造提供了技术支撑。

以信息化为基础的科技创新正在催生新一轮产业变革,我国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正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需要探索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和模式,引导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跨越。

(作者单位为北京市计算中心) 

http://cpc.people.com.cn/n/2013/0107/c83083-20113673.html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