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社会不平等的心理因素

2019年05月22日 15:1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王悠然

中国社会科学报华盛顿5月20日电 (记者 王悠然)美国一项新研究发现,社会地位较高的人容易对自己的能力产生过度自信。这种过度自信常常让他人误认为社会地位较高的人真的能力更强。而这种错觉又会转化为社会地位较高的人的实际优势。

  由美国心理学会出版的《个性与社会心理学杂志》5月20日刊发了美国弗吉尼亚大学领导力与组织行为学助理教授彼得·贝尔米(Peter Belmi)等人合著的论文《被误判者的社会优势:社会阶层与过度自信的关系及其对阶层不平等的启示》。社会经济不平等是如何延续的,这是社会心理学和组织心理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有大量研究表明,社会阶层背景有力地影响着人的自我认知。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一个假设:社会阶层塑造了人们对个人能力的信念,社会阶层较高的人更容易过度自信。同时,有研究显示,过度自信能带来社会优势。因此,现有的社会阶层划分将被延续下去。

  作者通过四项实验证实了这一假设。在实验一中,15万名申请贷款的墨西哥小商业主接受了用于确定其信用价值的心理评估,其中一个认知游戏要求参与者观看电脑屏幕上先后出现的两幅图片并判断二者是否一致,看过20组图片后参与者需评价自己与他人相比的游戏表现。结果显示,收入较高、受教育程度较高、社会地位较高的参与者更相信自己的游戏表现优于他人,尽管实际情况并非如此。针对1400多名在线参与者展开的实验二和实验三得到了相似结果。在实验四中,200多名本科学生参加了一项模拟求职面试,面试过程被录制下来并交给900多名评审员观看。然后,评审员对求职者的能力进行打分。这项实验的结果仍然是来自较高社会阶层的学生更加自信,而评审员将此理解为他们能力更强、更值得雇佣。

  研究人员认为,不同社会阶层参与者在实验中的自我评价差异可能部分源于其基层价值观差别:中等及以上收入群体更习惯于将自己与他人区别开,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即使是在自己缺乏相关准确知识的时候也是如此。中低收入群体更崇尚谦逊、实事求是、了解自己的社会位置。上述实验结果挑战了“每个人都认为自己优于平均水平”的流行观点,“自我感觉良好”可能更多见于中上阶层。贝尔米说,“优势带来更多优势,出身中上阶层的人更有可能留在这一阶层,高收入创业者大多来自教育水平高、经济富裕的家庭。此次研究说明,减少不平等的努力需要聚焦于更细微的、看似无害的心理倾向。如果人们不纠正将自信态度等同于真实能力的错误看法,阶层不平等将长期持续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