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一议”怎么“议”: 破解农村公益事业“事难议、议难决、决难行”困境,内蒙古阿荣旗从机制入手调动农民积极性

记者 贺 勇 《人民日报》2013年10月27日 10版

“一事一议”议什么?

村内小型水利设施,村内道路和环卫设施、植树造林等村级公益事业建设

出资出劳怎么定?

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半数以上通过才有效

筹集的资金“单独设立账户、单独核算、专款专用”

奖补资金“自下而上、先建后补”

去年内蒙古各旗县平均安排“一事一议”奖补资金943万元,财力并不雄厚的阿荣旗却一下安排了3000万元,今年又安排5000万元,用于农村公益事业。人们都说“一事一议”难干,为何阿荣旗有如此魄力?

“一事一议”议什么?村内小型水利设施,村内道路和环卫设施、植树造林等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出资出劳怎么定?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半数以上通过才有效筹集的资金“单独设立账户、单独核算、专款专用”奖补资金“自下而上、先建后补”

农民为啥不愿拿钱?

人难凑齐,受益不均衡,“一户不交,其他农户跟着拒交”

“税费改革以后,乡镇和村级用于修路等公益事业的费用没了,乡村公益事业也就很难办起来了。”阿荣旗新发乡大有庄村党支部书记王柏林对当年的情景记忆犹新。

阿荣旗是个典型的农业大旗,全旗32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就有23万,有148个行政村。该旗2005年全部取消农业税后,农村公益事业的发展便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成为群众盼、干部愁、矛盾大的一件难事。

是农民出不起钱?据了解,群众迫切希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大部分村民也能拿出一定资金, 但就是不愿拿。

阿荣旗旗长冯方祥认为,“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是以村民民主决策、自愿出资出劳为前提,政府适当奖励补助,共同建设村级公益项目的一项惠农政策。建什么、怎样建,均由村民民主决策,“一事一议”,听起来很好,可是在现实中却遇到了三大难题:

一是事难议。许多农民忙于外出务工挣钱,不少村即使按每10户出一名代表召开村民代表会议,也很难凑齐人。

其次是议难决。好不容易坐到了一块,议事又时常扯皮,很多公益项目由于不能覆盖整村,许多自己能直接受益的人就同意,反之就反对,最终形不成规定的2/3以上同意的意见,导致反复议而不决。

第三是决难行。由于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人均占有生产资料不等,人口多的家庭往往经济困难,使得“一事一议”筹资按人头筹集方式有失公平,发动群众筹集资金难,即便经过了表决也经常出现“谁同意谁掏腰包”的情况,有的农民甚至签字后也不交款,经常出现“一户不交,其他农户也跟着拒交”的情况。说起“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办农村公益事业的辛酸苦辣,六合镇珍珠村村支书于明富感触颇多,“村干部顶着压力把决议坚持执行下来,完工后,经常不是背负沉重的债务,就是惹来一身是非。”

难题怎么破解?

政策进村入户,村民唱主角,规划保证村组均衡受益

“建设新农村、发展村级公益事业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公益事业都能照顾到所有人的利益。”阿荣旗旗委书记潘金生说,“干部认为该干的事,群众却不一定认同,我们要坚持深入群众、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想办法把不乐意的村民的思想工作做通。”

去年以来,该旗结合党员干部下基层活动,成立了旗、乡、村三级“引领工作队”,其中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宣传监督“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实施。工作队员通过举办培训班、入户走访等形式使村民了解“一事一议”的意义、目的,做到政策进村、思想入户,调动其筹资筹劳的积极性。

复兴镇小黑信子村原来是全旗出了名的落后村。“路不好走,别的村的玉米都是1元钱一斤,到我们村来收,最高价才0.75元。”农民于水生提起当年卖粮的情况仍记得非常清楚。

“我们拿一小部分钱,‘一事一议’修路项目补贴一大部分钱,这样的好事我们为什么不积极啊?我们早就盼着这一天了!”经过引领队员的解释,于水生第一个举手赞成。

由于思想工作到位,短短一周时间,19万多元的修路集资款全部到位。“现在我们村的粮食也能卖上好价了,今年全村还新买了十几台小轿车呢。”村民崔艳对“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赞不绝口。

对“一事一议”项目有少部分村民持反对态度,杜代沟村村支书王国强想出了一个“金点子”:主动邀请在议事过程中投反对票和对村级事务不满意的村民,让他们来担任项目建设的监督管理员,亲自监督“一事一议”项目发包、资金使用情况。

身为民主监督管理小组成员,村民迟道平感受到强烈的对比:“过去村里搞工程花多少钱,都是村干部说了算,村民根本不知道,久而久之大家就不再关心集体的事。”而现在村民唱主角,交钱办自己的事,“咱老百姓自然有了议事干事的集体意识和民主意识。”

“沟不挖到自家地头,路不修到自家门口,就不参加筹资筹劳”,这样的农户虽然不多,但往往会成为事难议、议难决、决难行的关键人物。针对这个问题,阿荣旗充分利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制定本村3至5年发展规划,做到村组之间受益均衡,确保出资出劳的村民在3至5年内全部受益。“项目年年有,明年到我家,户户都受益。”杜代沟村村民涂明河说。

形式怎么创新?

选好议事时机,缩小议事范围,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掀高潮

针对“事难议、议难决、决难行”的情况,阿荣旗在不简化民主议事程序的基础上,采取群众便于接受的方式进行议事,创新议事形式。一是选择议事时机。多数外出务工村民回家过年时是议事的好机会,各村在提前拟定筹资筹劳方案的基础上选择春节集中议事。二是探索委托表决的方式。少数外出务工村民需要参与议事的,可以委托书形式委托他人进行表决。

阿荣旗副旗长姜立波认为,“议难决”的症结在于利益不均,所以可以缩小议事范围,对于整村难议成的项目,在不影响整体利益的前提下,可在受益的村民小组或受益农户中进行,还可以采取从资金小的项目、容易议的入手等灵活多样的方法。

与此同时,针对决难行的情况,阿荣旗还改变按人头数量筹资的方式,确定按承包土地面积计算,使农民群众更易接受。对于不符合减免政策又不出资出劳的,则通过村规民约等方式敦促、约束。

旗财政局长李强说:“阿荣旗创新机制,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民群众通过建设公益事业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热情,在全旗掀起了多年少有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高潮。”冯方祥说,现在哪个村的“一事一议”工作“议”不成,村干部就会被村民们认为无能,全旗148个行政村形成了“比、赶、超”的大好局面。

向阳峪镇松塔沟村通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修建温室大棚80个,农民通过大棚种植蔬菜,一年增收200多万元。杜代沟村出行困难,2011年利用“一事一议”硬化村内6条村道,安装了路灯,农民满意了,村“两委”班子的威信也立了起来。

面对全旗新农村面貌的巨变,旗委书记潘金生爽朗的笑声发自内心,“‘一事一议’不仅‘议’出了农村公益事业发展的春天,更重要的是‘议’出了农民自主发展的劲头!‘一事一议’已成为改变农村面貌、激发农村发展的‘新引擎’!”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