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学者:“社交电视”使人际关系亦远亦近

《中国社会科学报》第469期 作者:杨绿/编译

  关于科技究竟是拉近还是疏远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这一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学界探讨的焦点话题之一。媒介智慧组织教育主任、加拿大传播学者马修·约翰逊(Matthew Johnson)6月11日在媒介智慧组织网站发表文章《社交电视与凝聚》(Social TV and Togetherness)表示,对于电视技术和电子媒介技术来说,它们既拉近又疏远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电视的发展
  使受众观看习惯多元化
  媒介技术无疑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约翰逊表示,这种对于大众生活的影响一直可以追溯到印刷媒体,它使得一些原本必须在公共场所进行的活动可以在私下完成;20世纪,广播、电视及互联网等大众传播媒介则让人们生活改变的速度更为迅猛、改变的规模更为庞大。哈佛大学社会学家罗伯特·普特南(Robert Putnam)曾在《独自打保龄》(Bowling Alone)一书中提到,传播技术改变社会的很重要一点是,它减少了人们投入到群体社会活动中的精力和时间,让人们更专注于个人与自我。
  麻省理工学院教授雪莉·特克尔(Sherry Turkle)在著作《孤独的相聚》(Alone Together)中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她认为,数字媒介对个人生活起到了隔离的作用。但与普特南不同的是,特克尔认为这种改变不在于人们更专注于自我,而在于人们在沟通时采用了数字技术,并替代了直接的交流与互动。她举例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将自己的时间、精力放在了社交网络中的个人主页建设上,或者利用其中的语音通话和短信功能与朋友交流。就这一点而言,电子技术事实上让他们拥有了更强的社会性。因此,与普特南的担心相反,特克尔担心的是数字媒介可能会让人们过度追求社会性和群体性体验。
  大众媒介的社会属性其实一直存在。在电视技术兴起的早期,许多观众会在看完电视节目后对节目中内容进行大规模讨论。到了20世纪80年代,电视网络、电视频道的数量呈爆炸式增长,人们的观看习惯也越来越多元化,谁也不能肯定家人、朋友、同事是否与自己观看了同样的节目内容。
电子媒介普及使群体性讨论回归
  然而,约翰逊表示,现在这种大规模的群体性讨论因电子媒介的普及又开始回到了人们的生活中。例如,《星际迷航》(Star Trek)的爱好者可以通过网络寻找到知音,以网络构建起的论坛为平台,共同参与群体性讨论。这种群体性讨论也强调极高的参与度,而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网络设备可以使人们在观看电视的同时,随时利用这些设备在网上参与节目内容的讨论。这种将社交媒体与电视无缝结合的现象被称为“社交电视”。
  据美国市场研究公司尼尔森公司发布的2012年《社会化媒体报告》(Social Media Report)显示,手机的应用大幅提高了人们使用社交媒体的时间,也使得人们的社交电视行为越来越频繁。调查显示,目前加拿大约有1/3的人表示,他们对电视节目的讨论占据了大量社交媒体空间。
谨慎看待社交电视
  约翰逊称,电视产业利用社交电视获得的好处显而易见。观众越来越忠实于他们所观看的节目,通过社交媒体得到相关信息后,电视产业可以更有针对性地投放广告,并再次通过社交媒体提供新的电视节目。
  然而,从某种意义上讲,实际上社交电视并没有完全让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更紧密。有社交电视行为的人总是同时与两个以上的荧屏“保持关系”,而在这种“多荧屏”的使用环境下,产生焦虑和抑郁症的风险也在增加。因此,约翰逊认为,社交电视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影响难有明确答案。
  约翰逊认为,根据以往经验,人们对待社交电视仍需持有怀疑和谨慎的态度。因为社交电视可能导致人们长时间停留在屏幕前,以及大量不健康的过度参与行为。时代已见证了社交媒体所带来的新闻汇聚、扩散、解读等传播方式的改变,这些工具的使用者必须开始对自己的所听、所见、所读保持一个高度的怀疑态度,而社交电视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然而,约翰逊对社交电视也同时持有积极态度,他认为,通过努力,这种新事物是有机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积极影响的。
  (杨绿/编译)

http://www.csstoday.net/xueshuzixun/jishizixun/81726.html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