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翁源:乡村小食堂 带来啥变化

本报记者 杜若原 《 人民日报 》( 2013年10月29日   11 版)

  “没想到小小的一个食堂,能让村里发生这么多变化。”在广东省翁源县周陂镇阳东村,村支书许增春一边对记者说着村食堂,一边忙着招呼来办事的村民。

  村委会开食堂,保证中午也有干部值班

  去年11月,阳东村按照县委的统一要求,在村委会开设了食堂。从那开始,村干部必须在村委会坐班,中午也必须在村委会用餐。村民来村委会办事,不论大小,村干部都可做到现场办事服务。

  “中午是村民办事的黄金时间。”许增春说,多数村民上午要干农活,知道村委会开了食堂,中午也有干部值班。村民来办事时碰上村委会开饭,村干部也会邀请他们一起吃饭。

  翁源是地处粤北的一个经济欠发达山区县。长期以来,由于农村不少村委会无收入、办公经费少、村官待遇低,村干部把大量精力用在自家耕作和生意上,而把村委工作仅仅当作一份“兼职”,村民办事常常找不到人。

  2011年底,翁源县委常委们在深入农村调研时发现:只要村委会建有食堂并能在中午正常开饭的,“两委”班子的整体精神面貌往往都比较好,村里工作也都干得很有起色。

  办好村委食堂,改变村支部和村委会作风与形象,这是翁源县委去年初实施村级“食堂工程”的初衷。翁源财政并不宽裕,仍把村委办公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为村级公共事务和食堂运转提供了基本保障。“刚开始,还担心老百姓不接受,一年下来,‘食堂工程’取得出人意料的效果,不仅增强了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更为村干部联系群众、服务农民搭建了一个平台。”县委书记朱余旺说。

  办公经费没有增加,干部服务意识增强

  农村开设食堂,会不会增加农村办公经费的开支,引起村民的反感?

  记者在龙仙镇桂竹村食堂的登记簿上看到,7月12日中餐,6人就餐费用36元,人均6元。吃得最多的一顿是7月29日,11人就餐费用165元,人均15元。这是县国土局为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派了5名测量人员进村现场测量,村委安排在食堂吃了一顿便饭。村支书沈佰水说,这种接待用餐,以前在外面餐馆吃,少说也要三四百元。今年上半年,桂竹村干部没有在外面吃过一次接待餐。

  “农村食堂运作成本很低,青菜、大米都是自种的,平时只需买些鸡蛋、猪肉,饭菜由干部自己煮。村委会5个人吃饭一餐花费不足20元。”许增春说,村里逢党员活动和村民代表会议,食堂会安排一顿饭。只要及时将账目公开,合理花费群众不会有意见。相反,以前开完会后就去饭店吃饭,群众意见很大。

  翁源县制定了村食堂管理制度,不仅从严审批当餐标准、当餐人数,还要建立开饭费用台账,接受监督。

  朱余旺告诉记者,去年各村开设食堂后,村委会伙食开支比2011年减少2000元至1万元不等。

  翁源县以村级“食堂工程”为突破口,进一步加强对村干部的培养与管理。两年来,翁源县逐年提高村干部补贴,解决了村干部后顾之忧。

  小食堂让翁源村干部的工作责任心和服务意识明显增强。农户之间的纠纷、各种诉求,大多能在现场得到及时解决,村民上访现象明显减少。

  龙仙镇桂竹村食堂开办已超过20年,一直运转良好。

  沈佰水说,过去食堂经费是从农户收取的提留中解决;现在则是从集体经济收入中解决一部分,再从县财政下拨的经费中解决一部分。

  对如何改进村食堂管理,沈佰水认为,村民希望村食堂一定要严格管理,对开支标准要从严把握,决不能搞大吃大喝;同时村干部要带头坚持原则,不能让家人、亲戚顺带就餐。“村民希望村干部创造条件自办小菜园,能够做到自给自足就更好了。”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