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投入大风险高 扶持政策亟待落实 民营养老院何以步履维艰

《 人民日报 》( 2013年10月15日 06 版)

  《河南日报》10月11日第三版

  记者李红 本报有删节

  从老人“一床难求”到护工“一人难求”,河南省社会养老需求强劲,养老市场潜力巨大,政府也出台多项优惠政策,民营养老院是否真的迎来蓬勃发展的春天呢?记者实地调查发现,由于投入高、风险高、回报低、周期长,民营养老机构在运营中步履维艰,亟待扶持政策落实。

  政策虽好

  看得见摸不着

  开封市五福爱心护理院大多住着半自理或失能老人。79岁的王大妈正坐在轮椅上看电视,“最近电视翻来覆去就两三个台,不知咋回事。”院长魏丽华告诉记者,今年8月,有线电视要换机顶盒,初装费一个500元,100多台算下来开支不小,就没换,结果现在没有了有线信号。

  2011年,河南省下发的《关于加快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指出,非营利性养老机构的用水、用电、供暖、用气(燃料)等价格与居民用户同价,并免收相应的配套费;免收养老服务机构有线(数字)电视、宽带互联网一次性接入费。

  “政策很好,但落实太难。水电是居民价,但天然气等还是没享受优惠。”魏丽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个月仅燃气就要比民用多出3000多元,一年下来3万多元。“我去反映过,市民政局和物价局去协调,燃气公司说没接到发改委的通知,不能享受优惠。”

  与开封类似,新乡市红旗区世纪村日间照料中心设有配餐中心,专门为周边的老人送餐,四菜一汤成本价8元。“政府提供房子,但水、电、气都按商用来收费,我在市内开办了5家居家养老中心,仅这方面开支每个月就多出3万多元。”该中心负责人卢世欣说。

  产业很美

  投入大风险高

  “办个养老院,别说5年,甚至10年以上都可能收不回成本。”谈到面临的资金窘境,开封市龙华老年康复颐养园园长杨云君告诉记者,养老院是微利产业,前期投入大,房子、设施、人员等都要一步到位,但成本收回却很慢。即使收回一些成本,还需要继续投入。

  这一点卢世欣体会很深,“养老业看上去很美,但运营起来非常难,仅配餐中心一个月就赔1万元。”

  省民政厅老龄工作处处长田开胜透露,开办养老院一般前6年可能都在赔本,所以优惠政策的落实对他们来说尤为重要。

  “这一行风险也大,出一次意外,一家机构就可能面临关门危险。”田开胜说,今年3月洛阳一家口碑很好的民办养老院因发生几起老人摔伤事件,难以承担赔偿而关门,很多老人哭着不愿走。目前我国对机构养老中出现的医疗纠纷没有法律依据,一般按照消费者权益保障法来对待,养老机构大多败诉。

  困难挺多

  急需政府支持

  据了解,优惠政策落实“雷声大雨点小”,民政部门也非常无奈,只能拿着文件尽量和相关部门沟通,无法强令他们执行。而这仅仅是民办养老机构困境的一个缩影。

  田开胜介绍,大多数养老机构硬件差、收费低、用工难、功能少、服务水平低等形成恶性循环,专业人才匮乏,整体缺乏活力和发展后劲。而省级财政没有针对养老机构的补贴资金,土地和社区养老服务用房问题也成为制约养老服务领域的瓶颈。此外,相关法律体系、标准不健全,行业自律和市场监管有待加强。

  “机构养老没有政府支持,很难办好。”田开胜说,近年来,河南省坚持政府主导,吸引社会资本并举的办法,加快设施建设步伐。全省有17个省辖市出台对民办养老机构的补贴政策。各级福利彩票公益金每年留存部分,按不低于50%的比例支持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今年8月底,郑州市明确符合条件的民办养老机构新增一张床位,最高可获补贴3000元;洛阳对于民间资本参与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和养老服务站点建设,符合条件的给予出资方5万至20万元的一次性开办补助。

  按照规划,到“十二五”末,河南省城镇养老服务机构总床位要达到36万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30张。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