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口占比增加凸显不合理人口结构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7月26日第480期 A08 作者:刘生龙

【核心提示】刘易斯拐点已经来临,中国的人口结构正在向不利于经济增长的方向转变。进一步分析发现,中国这种不利的人口结构主要反映在老年人口所占比重不断增加,中国的社会老龄化程度正不断加深上。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2000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已有8821万,占总人口比例达到7%。按照国际标准,中国2000年就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此后,中国的人口老龄化程度逐年加重,到2011年,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已达到9.1%。研究表明,过去30年,由于劳动年龄人口份额不断增加或者人口抚养比不断下降,中国的劳动力呈现无限供给的状态,从而使得低劳动成本扩张成为一种可能。此外,由于人口抚养比下降,储蓄率不断攀升,投资也成为促进中国过去30年经济高速增长的动力之一。然而,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来临,中国这种有利于经济增长的人口结构正在发生改变。

1982—2011年,中国的少儿人口(0—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下降,从33.6%下降到16.5%;中国的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重不断上升,从4.9%上升到9.1%。另外,1982—2010年,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份额不断上升,从61.5%增长到74.5%;人口抚养比则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从62.6%下降到34.2%。但到了2011年,劳动年龄人口份额在2010年的基础上开始下降,而人口抚养比则开始上升。这就意味着刘易斯拐点已经来临,中国的人口结构正在向不利于经济增长的方向转变。进一步分析发现,中国这种不利的人口结构主要反映在老年人口所占比重不断增加,中国的社会老龄化程度正不断加深上。

简而言之,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主要有如下几方面特征。

预期寿命延长和生育率下降加速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

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的总和生育率不断下降,从60年代的6.0下降到90年代早期的1.8,到2010年更是进一步下降到1.3—1.5之间。生育率下降的同时,由于医疗卫生条件改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等原因,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不断延长。 1982年中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为67.8岁;1990年、2000年和2010年的平均预期寿命分别为68.6岁、71.4岁和74.8岁。计算表明,中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呈加速增长的趋势:1982—1990年仅增加了0.8年;1990—2000年增加了2.8年;2000—2010年增加了3.4年。

预期寿命的延长和生育率的下降,加速了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中国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不仅高于欧美各国,也高于全世界老年人口的平均增长速度。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的统计预测,一个国家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从7%上升到14%所经历的时间,法国是115年,美国是66年,英国是45年,日本是30年,中国则仅仅需要25年。根据联合国1999年公布的生育率和死亡率的最新预测,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例从10%增至20%所经历的时间是,美国57年(1971—2028),德国61年(1951—2012),日本23年(1984—2007),中国20年(2017—2037)。由此可见,中国人口的老龄化速度是世界罕见的。

2050年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3.34亿

除老龄化速度过快,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另一重要问题是老年人口数量巨大,老年人口抚养比重越来越大。在2000年中国刚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时,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8821万,老年抚养比为9.9%;到2011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有1.23亿,老年抚养比达到12.3%。根据联合国人口机构1999年的预测,2030年和2050年时,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分别达到2.35亿和3.34亿;80岁及以上高龄人数将从1990年的800万增加到2000年、2030年、2040年与2050年的0.13亿、0.32亿、0.76亿和1.14亿。由此可见,中国老年人口,尤其是高龄老年人口的规模相当庞大。

2010年城市与农村老年人口比重分别为7.97%和18.3%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区域发展是很不平衡的。东部等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也相对较高,而西部地区经济比较落后,人口老龄化程度也较低。如2010年,上海、江苏和浙江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例分别达到了16.0%、10.9%、11.2%;而甘肃、青海、宁夏分别为8.2%、6.3%、6.4%。另外,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不同于发达国家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城镇人口的老龄化程度要低于农村人口的老龄化程度。据“我国农村老龄问题研究”课题组陈昱阳的报告,2010年农村老年人口规模是城市的1.69倍,城市老年人口比重为7.97%,而农村老年人口比重已超过18.3%。

虽然中国现在的经济发展依然保持高水平,但是中国的人均收入并不高。按照国际标准,在2000年中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7078元人民币,约合1000美元。而那些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发达国家在其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比较高。如美国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和当前的中国相同时,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中国的四倍;日本和韩国也经历了快速的老龄化转变,但当它们面临与中国现在同样的人口转变时,却比中国富裕得多。中国很可能成为第一个“未富先老”的国家。

少子老龄化致家庭养老负担重

20世纪,中国为了缓解人口压力,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计划生育政策在控制人口增长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然而,这一政策也同时造成了大量的独子家庭。当这些独子长大成年之后,其面临的是“一对夫妇、四个老人、一个孩子”的状况。虽然中国的人口预期寿命在不断延长,但总体而言,中国老年人口的生活质量普遍不高,首先是空巢老人越来越多,许多老人长期见不到子女;更有甚者,由于意外或者其他原因,中国还存在相当数量的“失独”家庭,“失独”老年人心中的悲苦可想而知。其次是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数量巨大,据统计,2010年中国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数达3300多万,这部分人口在缺少子女关爱的情况下,生活更是艰辛。最后,由于一对夫妇要赡养四个老人、抚养一个孩子,年轻人的负担重,而国家目前的社会养老保障并不健全,很多老人面临老无所养的困境。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