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朝阳区:民主协商解民生之忧

《 光明日报 》( 2013年08月08日   01 版)

    75岁的北京退休教师蒋捷卿做梦也没想到自己能再上讲台,还是代表社区140多户居民在北京朝阳区麦子店街道问政会上争取政府为民办实事资金。

    “枣营北里社区路灯不好,是多年的老问题。有一次,几个黑皮肤外国人晚上在社区小花园练俯卧撑,有两个居民结伴路过,直到走得很近才发现他们,差点没踩着。”拿着陈述稿苦练了好几天的蒋捷卿刚一开口,就引来一阵善意的笑声。紧接着,讲道理、画图表,再拿着预算表把账算清楚,台下的居民评委频频点头,“这事真得抓紧办!”

    “政府怎么干,大伙商量办”——这样民主协商、解民生之忧的做法正是北京市朝阳区今年大力开展的“党政群共商共治工程”的一个缩影。“一句话,让大家伙参与进来,共同进行社区治理。”北京市朝阳区社工委书记张永新对记者说。

政府怎么干,大家商量才算

    今年7月,家住松榆西里社区的张阿姨和她的邻居迎来了新报箱,彻底告别了困扰他们几十年的“通邮难”。“政府真为我们办实事,提出难题,立马儿就办了!”

    张阿姨的难题,写在一张薄薄的A4纸上。从去年底开始,潘家园街道启动2013年度问政工作,捧着社区工作人员送到家里的“入户建议表”,张阿姨写下这样的心愿,“小区没有统一的报箱,很多居民不能订报纸,银行的单据也收不到。通邮成了大问题!”

    意见递上去没几天,工作人员就马上到现场勘查、倾听民意,并承诺将全力投入资金为居民安装报箱。现在近5000户群众得到了实惠。

    政府掏钱为民办实事,但干什么、怎么干,要一起协商而定。朝阳区社会办副主任刘红介绍,“党政群共商共治工程”是从麦子店街道2011年探索的“问政会”拓展来的。去年,通过规范工作流程,建立“问政、问需、问计于民”常态化议事平台,做到“实事干什么、怎么干,百姓说了算”。今年,朝阳区推行了“党政群共商共治工程”,分知忧、议忧、解忧三个步骤进行,将逐步实现由“政府单向决策、居民被动接受”转变为“政府和居民双向互动、共同决策”。 

    现在,“党政群共商共治工程”已在朝阳区24个街道全面铺开,各街道已召开各类座谈会、问需会7763场次,有51700余人参与,先后征集意见、建议18984条,征集实事项目1500多项,涉及百姓出行、养老、环境等6大类12个方面。

把群众事当自家事,让居民得实惠

    3000多件——这个数字让麦子店街道工委书记刘勇心里乐开了花,仅1年时间,麦子店街道收到的问需建议案就从去年的362件增至3122件。

    不仅居民参与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各街道更是把群众事当自家事,让居民得实惠。建外、双井等街道为居民开通了直通地铁、公交的社区摆渡车,解决了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难题;三里屯街道为居民设立了直通社区的“流动蔬菜车”,每天清晨,几十种新鲜蔬菜从田里直接拉到居民面前。在社区工作者韩露看来,群众参与建设热情的提高和党群、干群关系的和谐,是基于居民对政府的信任。而这种信任,正是来自于一项项惠民工程的落实和实施,解决了烦忧,浸润了民心。

    “让老百姓得到实惠,这就是贴近的力量!”张永新很有感触。在朝阳区各街道,政府服务于民的理念与居民参与公共事务的需求有了前所未有的互动。

    “我们不仅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政于民,还要问效于民。”刘红告诉记者,对于实事办理前、办理过程中、办理后的效果,都邀请居民商量,并请居民监督,将所有实事都纳入行政效能的监察范围。

共商共治,协商民主迈开步

    蛇年正月十五前夕,年味还未散去,问政2013议事规则培训会就在麦子店街道开始,朝阳区人大、街道相关干部以及5个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议事代表到场。

    “现在,议事代表提问时不带任何情绪,平和提问平和回答,回答时用最简洁的语言,技术和理念的进步非常明显。”一直跟踪观察朝阳区实践的中央党校教授蔡霞感受很深。

    枣营北里社区路灯改造项目通过“问政会”立项后,改造资金有几十万元的缺口,社区主任陈桂平和社区议事代表们一起想办法,辖区内的律师提供法律支持,物业公司提供具体方案,大家联系产权单位积极表达诉求,社区终于争取到了产权单位提供的社区建设资金。“居民代表参与进来了,社会组织的律师参与进来了,利益相关人也参与进来了,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做事又有章法,事情自然就好办了。”陈桂平说。有理念,有行动,理性有序的政治参与让梦想成真。

    “我们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用协商民主的探索来践行群众路线。”3年来,一直在麦子店街道推动居民问政的刘勇说,“在这个过程中,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得到凸显,这体现了我们党的制度自信”。

    北京市社工委书记宋贵伦说:“把党务、政务、社务结合起来,让社区居民参与进来进行共同治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对群众路线长效机制的积极探索。”(本报记者 邓 晖 李 可 董 城)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