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 堂绘
数据来源: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
基层干部面对纷繁复杂的工作,常常要应对来自各个领域的问题和挑战,因此他们既要及时更新专业知识、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又要全面了解社情民意,根据不断变化的形势持续补充多方面的知识,成为为群众服务的“全能选手”。那么,基层干部究竟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去提高自身的能力与素质呢?本期就此展开讨论。
——编 者
提高能力素质,“百度”里搜不到,教科书里找不到
在实践中练 向老干部学
小陈前年刚从学校毕业,去年顺利通过了公务员考试,成为一名乡镇干部。报到时她给我的印象是腼腆,稍内向,一个书生气十足的“小姑娘”。在一开始的几次闲聊中,她总向我抱怨,基层工作不好做,下村开个会,她在上面讲“大话”,下面开始讲“私语”,特别是遇到邻里纠纷,矛盾纠纷更加棘手,总感觉无从着手。最近,我再遇到她时,她却变了一个人,讲话“接地气”、做事“有灵气”、工作“有生气”。一到村里,能进“百家门”,能喝“百家茶”,能知“百家情”,和基层群众打成一片,俨然已是一名群众工作的行家里手。我问她变化缘何如此之大,她说“一是实践练,二就是向老干部学”。
乡镇工作说到底是群众工作,没有谁天生就会做。基层干部如何提高能力素质,“百度”里搜不到,教科书里找不到。只有通过“实践”,接受群众的“再教育”,才能学会群众善于接受的“土”话,掌握群众喜闻乐见的“土”法;只有在化解矛盾纠纷中,不断历练,才能找到与群众沟通的“语言”,不断提高群众工作能力;只有到矛盾多的村子,不断磨练,才能提高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找到适合自我、适合基层的工作方法。
此外,乡镇“老干部”是一本书,他们身上有着丰富的阅历和“老练”的乡镇工作方法。作为年轻干部,一定要摆正心态,虚心向老同志学。同时,乡镇也要构建“以老带新”、“联合住村”等平台,通过老干部的言传身教,提高年轻干部的能力和水平。
浙江景宁 彭凌飞
解决乡亲困难是增长才干的最好阶梯
在服务群众中学习提高
到基层调研,常听到乡村干部这样的声音:成天处理乡亲们一些鸡毛蒜皮的琐事,体力透支了,时光流逝了,业务荒废了,能力也退化了。其实不然,一位朋友大学毕业后来乡镇工作,刚开始农村不熟、农技不懂、农活不会,连说话群众都不爱听,一度十分迷惘。他走村入户了解到,当地经济比较落后,是由于缺乏技术,信息不畅,发展蔬菜产业屡试屡败。于是,他利用业余时间钻研农学书籍,请教农业专家,上网了解农产品行情。几年下来,带领乡亲建成了农民蔬菜专业合作省级示范社,蔬菜远销到上海、广东和东南亚。乡亲们富了,他本人也成了远近闻名的农技专家、营销能手和市县表彰的优秀基层干部。
基层不是镀金地,而是“充电器”、“练兵场”。其实,办好群众的琐事也能增长才干。看上去是琐事,往往是群众心中的大事、难事。基层干部的工作对象是基层群众,干部所学所长只有立足基层、服务群众,才能学用相长,才会有用武之地。基层干部沾得一身泥水,讲得一口土话,学得一门农技,交得一帮农友,接得一身地气,就能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成大事的过程中,不断获取新知,探索新路,积累基层工作经验,提高应对复杂局面、处理繁重工作的能力。同时,基层干部又不能囿于琐事,还要跳出“老圈子”,放眼“山门”外,学会“开方子”,不因循守旧,不坐井观天,不闭门造车。
湖南安乡 陈 浩
政务网站、微博、微信不可一开了之
莫将网络当摆设
最近,有位老家的亲戚给我打电话,听说当地政府部门开通了政务网站、微博,上面有便民服务栏目,正好前不久家门口的路灯坏了,就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去政务网站留言板反馈,结果过了半个月都没有回复;再打开政务微博,发现居然关闭了评论和留言功能,上面只有几条早已过时的新闻。这让他很气愤,认为这样自说自话的“僵尸”网站、微博开了还不如不开。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微博、微信等新的传播手段,对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少地方政府及时开通了政务网站、微博和微信,这是顺应形势发展的明智之举。但须注意的是,有个别地方把网络建设当成摆设,政务网站、微博、微信表面上建起来了,但事实上却没有好好使用,根本没有通过这些信息手段达到和群众的良好互动。从根源上分析,有个别基层干部对信息时代的到来还显得不那么适应,害怕通过网络与群众及时沟通,生怕在网上说错话被揪小辫子,潜意识里躲、掩、拖的思想还比较深,迎难而上、灵活处置的能力亟待提高。这样的问题不仅反映出一些基层干部的作风问题,而且极大挫伤了群众的积极性,长此以往会导致群众和基层干部之间产生误解与隔阂。
因此,基层干部在工作中应不断主动学习,自觉迎接网络环境下新事物新情况的挑战,努力提高驾驭网络的能力,克服畏难心理,以一种开放自信无畏的心态面对广大群众,主动倾听群众心声,及时回应群众质疑,诚恳接受群众批评,替群众排忧解难。
北京海淀 陈熙熙
同是拆迁,有没有依法办事结果大不同
学好法律知识很必要
不久前,一位在乡镇工作的老同学受了处分,起因是他分包的村修路占地,赔偿金问题还没谈妥,就强行施工,造成村民集体到市里上访,结果被县里处理了。他向我诉苦:“现在的老百姓真不好打交道,为了修这条路,我跑上跑下,说尽了好话,腿都快跑断了。我这么做是为了谁?还不是为他们!好心没好报,真不想干了。”
在宽慰老同学的同时,我心里在想,如果当初他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办事,老百姓还会上访告状吗?现在,随着基层群众的民主意识、权利意识越来越强,公平公正已经成为他们的普遍渴求和期盼。因此,对基层干部而言,关键是要快速转变思想观念,牢固树立依法办事的规则意识,养成遇事找法的思维方式,形成自觉守法、办事依法的行为习惯,在工作中把一碗水端平、一把尺量到底。这不,上个月同学又参与了拆迁,主要负责1个村、涉及150余户居民的拆迁。拆迁开始前,他先认真学习了涉及拆迁的法律知识,并依法挨家挨户、耐心细致地做村民工作。拆迁过程中,他带领的一名工作人员的亲戚也是拆迁户,碍于情面,就私底下给亲戚多算了一些面积。同学接到举报后,对其进行了公开严肃处理。这些,老百姓都看在眼里,纷纷主动与他们签订拆迁协议,最后他们这组率先完成了任务,并实现了拆迁工作的“零上访、零拒签、零事故”。
实践证明,依法办事不但是基层干部的“护身符”,也是做好群众工作的“推进器”。做群众工作,要善于运用法律解决问题,提高运用法律处理各种矛盾的能力,防止凭经验办事,克服用土办法和土政策干工作。
河北沧州 蔡玉洁
进村访户要注意方式方法,否则好心也会办坏事
同群众心贴心交流
最近在“驻乡进村访户”活动中听到一个访户的故事:一位刚毕业的乡镇干部下村走访,没经验,到了农户家就跟人口普查一样把户主家里的各种情况问了个遍,还拿出笔记本打算详细做记录。户主立马就不高兴了,“你凭啥问我这么多,干什么!”
后来在该镇举办的“访户故事会”上交流了这件事后,这位年轻干部才恍然大悟:一来是这种方式太过唐突,有打探他人隐私之嫌;二来走访要走什么,问又问些什么,也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三来也说明基层干部如果不讲究方式方法,好心也办不了好事。
有老干部支招:访富问经、访贫问苦、访贤问计、访户宣政。走访不仅仅只是任务性的、停留在字面意义上的两个字,而是要带着真情实感下去,才能真正发现问题发现不足,才能促使基层干部产生练好本领的原动力。如果做到了和乡亲心交心,以群众的质朴实在洗练基层干部的思想认识,自然而然不搞“人口普查式”的问询,而会拉家常式地谈到近来村里发生的、群众普遍关注的事情,和乡亲将情比情,持之以恒才能和群众培养出真感情。另一方面,基层干部也要出得了实招,抓工作抓得硬。这样,群众才服你。
浙江建德 陈泰旭
记好“走访日记本”,让“土办法”发挥大作用
办法就在群众中
我是个选调生,在乡镇工作,每天都要接待群众。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诉求越来越多元化,基层干部面临的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记得我刚接触综治维稳工作时,往往手足无措,不知道怎样去处理。今年初,湖北广水市委组织部把我们年轻干部召集在一起,开了次座谈会,给每个人发了一个“群众走访日记本”,要求我们年轻干部多到群众中间走走,拜群众为师,学习群众智慧,把学到的东西都认真记录在“群众走访日记”中。后来,我每天都坚持到一两户农家坐坐,或者到田间地头跟老乡拉拉家常,请教他们一些关于农村工作的问题。如今,我已经记录了满满的三大本“群众走访日记”。现在,这三大本日记就成了我工作的“活字典”,不懂的时候就去查“字典”。在查“字典”过程中,我慢慢发现,其实基层很多问题用农村的“土办法”解决,往往事半功倍,群众也满意。
可见,提升基层干部能力,维护好群众根本利益,办法就在群众中。群众是最好的老师,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广水市推行的基层年轻干部“走访日记”做法,从制度上确保了年轻干部密切联系群众不是“作秀”,年轻干部在基层工作不当“过客”。
湖北广水 代江波
安排因时因地而异,课程根据兴趣自选
人性化培训提高实效
今年年初,我们组织了一期基层干部培训班,从挑选课程到聘请专家都费了很大心思,可以说课程精彩、机会难得。但培训期间却有个别干部请假外出,理由是有重要的会或是要紧的事,虽然讲座难得,但也不得不允许他们离场。后来,我们成立了学习中心,时间上,固定每周五为培训日,全天开设4堂课,规定干部年参训次数;内容上,精选理论、党史、经济、军事、健康等方面的专家讲座,月初制发本月课程表,让基层干部根据兴趣和时间自选课程。这一培训模式实行两个月来,每周五学习中心都座无虚席,而且很少有中途离场现象,干部们还经常课间讨论,效果很好。
对比这两种模式我发现,在复杂的工作环境下,提升基层干部素质和能力最理想的选择已不是集中培训,而是更加人性化的培训。基层干部工作繁杂、突发事件较多、工作忙闲没规律,所以,只有想方设法解决基层干部没时间听的问题,才能有效避免基层干部因培训与工作“撞车”而不参训或中途离场的现象。再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性化培训还要解决基层干部没兴趣听的问题,精挑细选平时很难请到的专家教授做精彩讲座,提高培训内容的吸引力,进而增强基层干部的参训积极性,确保培训质量。
除此以外,基层干部大部分时间不是围着修路、打井等民生实事转,就是围着邻里纠纷、信访矛盾转。他们既要对上协调主管部门,争取资金、技术、政策支持;又得对下协调村干部和村民,使之积极配合,达成共识,解决问题。所以,作为基层干部,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总结和积累也是提升素质和能力的有效举措,把与部门、村干部、村民协调沟通,筹办民生实事,以及处理矛盾纠纷的过程,作为学习提升的过程,不断总结和积累,在成功中总结经验,在挫败中总结不足,这样遇到类似问题才能更顺利、高效地解决。
河北安新 刘伟雅
读者感言
基层干部提升能力素养没有捷径可走,只有自觉放低姿态,乐意在小事、难事中去融合情感、磨砺品行、锻炼能力,才能赢得群众信任,成为善做群众工作的好手。
——重庆合川 刘 禾
基层干部应去掉官僚之气、浮躁之气,放下身架、放低身板,根据群众的诉求做决策、干工作、办事情,由行政命令向教育引导转变、由简单命令向综合服务转变,在做群众工作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素质。
——河北张家口 闫 华
基层干部要善于在实践中锤炼自己,在与群众“唠家常”、“掏心窝”中知民心、察民情、解民忧,在与群众交心换位中展形象、聚人脉、拢人气。
——吉林榆树 刘万成
基层干部不能停留在“搞定就是稳定、摆平就是水平、没事就是本事”的老黄历上,而要及时进行“充电”和“加油”,认真学习政策理论、学习实用技术、学习法律法规,不断地充实自己、丰富自己、提高自己,使自己成为“全科型”的干部。
——江西上饶 胡 军
在对待老百姓这一点上,智商高不如情商高,用计不如用心。很多时候,知识学得再好不如腿动得多、路走得多、事做得多,与老百姓的接触多、交流多。
——重庆武隆 王家宏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与基层群众打交道是基层干部最大的学校和实践课堂。事实证明,实践是活生生的无字天书,实践越多越丰富,干部的能力才能越强,素质才会越高。
——吉林松原 蒋春雷
干部成长的沃土在基层。基层一线是基层干部学习的课堂和实践的舞台。基层干部的成长,离开了基层,很容易失去能够汲取营养的“课本”;脱离了一线,就成了理论与设想之间的空对空。
——江苏仪征 顾柳军
基层干部要有本领恐慌意识,加强学习研究,从书本上、群众中、实践里不断学习,善于分析问题,增强工作的预见性,找到服务群众的好方法,从而赢得群众支持。
——安徽长丰 仇多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