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 小学普及垃圾分类 韩国 大型垃圾要买印花

《 人民日报 》( 2013年06月13日   04 版)

  就日本垃圾分类,本报记者采访了日本环境省、东京都目黑区政府清扫循环科、东京都目黑区鹰番小学及相关专家。他们介绍,日本垃圾分类习惯的形成经历了漫长时间。

  日本在上世纪60年代出现了环境公害问题,政府开始在学校、社区、家庭、企业等进行环境教育,有些地方政府开始推行“可燃垃圾”和“不可燃垃圾”粗分制度。在此基础上,各地方政府开始实施详细的垃圾分类回收制度,促成民众在2000年左右形成垃圾分类习惯。该制度就是,每个地方政府设立多个垃圾回收点,每个回收点在固定时间回收固定类别的垃圾,居民需要从地方政府购买专用垃圾袋。

  2000年左右,日本小学普及目前的垃圾分类教育。据东京都目黑区鹰番小学负责人介绍,每个孩子要学会如何进行详细的垃圾分类,他们回家后也可督促父母和长辈自觉分类。

  日本垃圾回收是以区为单位进行的,每个区的分类方法有些差异。在日本,新迁入的居民到区政府办理手续时会领到一份垃圾分类指南。此外,政府网站上也会介绍分类知识。

  虽然日本相关法律规定,不按规定垃圾分类可能会被警察拘捕并罚款,但实际操作中很少会罚款。如果发现乱扔垃圾,所在街道的志愿者会追踪到户并将垃圾退回,进行口头教育。  

  在韩国,垃圾按规定主要有5种:一是可回收垃圾,分为纸类、塑料类、玻璃瓶、金属、衣物纺织品、鞋;二是食物垃圾,单指可制成动物饲料的剩菜剩饭等;三是需要集中回收的危险垃圾,包括灯泡、灯管和电池;四是大型垃圾,包括家具、家用电器和电脑等,需要从物业购买印花才能丢弃,价格从2000到15000韩元(1元人民币约合170韩元)不等;不属于以上4种的为一般垃圾,需要装入专用垃圾袋才能丢弃。其中除大型垃圾之外都有专用垃圾桶,大型垃圾有专门的堆放处。可回收垃圾会分解后再利用,食物垃圾会制成饲料,大件垃圾会拆卸后继续利用,一般垃圾则会焚烧或掩埋处理。

  对于不按规定丢弃垃圾的人,韩国实行教育宣传和惩罚并举。惩罚措施是通过丢弃物品或摄像头找出丢弃者后,处以20万到100万韩元的罚金。

  (本报驻日本、韩国记者刘军国、万宇)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