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龙观社区网:家的感觉

《北京晚报》2013年03月13日

最近这两天,刘强和同事很忙,忙着回龙观社区网13周年庆典。13年前,回龙观还是北郊一片庄稼地,伴随着一幢幢楼房拔地而起,回龙观社区网诞生。最初创办网站,刘强只是为了交流买房信息,没想到13年后,它发展成为全国上百万家网站中排名靠前的社区网。

一个小小的社区网为什么能聚起这么多的人气?刘强说,因为它像一个温暖的家。

回龙观有个“六班长”

回龙观社区网的创办人刘强就是回龙观著名的“六班长”,一米八几的大个头,性格温和,不善言谈,脸上总挂着腼腆的笑容;电脑包不离手,总是聊着聊着,就从包里掏出笔记本电脑,打开网页或者软件,把想说的内容往对方跟前一摆,典型的IT人士。

2000年,当时从事电子技术的刘强打算在回龙观买房,顺手建立了一个论坛,用来讨论买房和装修的经验。刘强给自己起的网名叫“chuckliu”,刘与六谐音,他又是网站创办人,最后被网友们热情地呼唤为“六班长”。“六班长”至今还珍藏着当年只有几个简单功能的简陋页面。随着网站人气渐旺,“六班长”放弃兼职,注册公司,专心经营网站。

如今的回龙观社区网已经是热闹非凡了,设置了社区论坛、资讯中心、集采地带、服务中心、交易市场等12个频道,不仅涵盖了回龙观地区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的信息,还为居民搭建起闲置物品交换、文学交流、邻里互动的平台。

居民找到了归属感

“生活中不管大事小事,只要招呼一声,保准有人响应。”这是“六班长”最引以为自豪的。网友“老P”说:“出门三五天,回来先得上一下社区网,不上,就觉得少点儿什么。”在很多社区居民眼里,回龙观社区网就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生活已经和社区网分不开了。

除了在社区网上能找到各种信息,各种各样的线下活动,更是让网友找到了亲切的归属感。这几年,“回超”(回龙观业主足球超级联赛)、“回羽”(回龙观羽毛球比赛)、“回声”(回龙观歌唱比赛)、“回舞”(回龙观舞蹈比赛),都是在社区网的推动下渐成“气候”。让刘强感动的,还有居民参与大大小小的爱心捐助活动的热情——寻找居民走失的母亲,救助河南兔唇儿童,为汶川、玉树地震募捐……在社区网的作用下,回龙观地区居民的心渐渐靠在了一起。

政府市民沟通的桥梁

在社区网首页的右侧显著位置,一个名为“政风行风热线”的板块这两年很火。这是一个和昌平区政府合办的板块,居民不用东奔西走,只需要动动鼠标和键盘,就可以将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在这里提交,相关政府部门会很快做出回复。网站一手连政府,一手牵万家,使得问题在基层得到了解决,矛盾在基层得到了化解。

记者看到,黑车运营、乱倒垃圾、噪音扰民甚至家门口的马路没有铺最后一道柏油,事无巨细,归类刊登,居民对答复不满意的批评信也如实照登。从2011年5月至今,网站共收到4000余条信息,绝大部分已经收到了回复。

另外,社区网也成了一些政协委员了解民意、征集线索的平台,市政协委员常纪文就以网名“回龙观的新农民”叱咤社区网。这种模式的效果也十分明显,在常纪文委员履职几年中,网友的呼声通过常纪文的提案递交相关部门,回龙观地区建起了大型医院、地铁8号线在此增设了车站……

今年扩展300平方米场地

到今年3月份,回龙观社区网已经正式运营了整整13年,本月底,一台盛大的生日派对将在回龙观拉开帷幕。“互联网几次动荡都没撼动我们。”“六班长”对此很得意,13年来,在没有外部投资的情况下,网站通过自己的造血功能维持着运营。在网站编辑徐悄悄的眼里,她的领导是个有原则的人,“我们从来不准登软文,也不接受公关删帖,这就是我们的立场,从来都是从网友的角度出发。”有钱多花,没钱省着花,量力而行是“六班长”的基本原则。居民的宽容与支持是他前进的最大动力。

对于未来,“六班长”还有更多的发展计划。今年,网站承租了一个300多平方米的房屋,除了作为网站团购的取货地点之外,还将成为网友的小型活动场地。他说,更多的线下活动会让网友更抱团,大家更亲近。

虚拟的网络在回龙观社区变得现实。

本报记者 叶晓彦 文并摄 

http://bjwb.bjd.com.cn/html/2013-03/13/content_55758.htm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