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中英公益慈善论坛举行 化解慈善组织海外风险

2017年03月16日 中国社会科学报 王俊美

  “公益慈善组织的国际化发展:英国经验和中国实践”研讨会日前在清华大学召开,中英双方就民间组织国际化发展涉及的法律议题及英国慈善委员会的相关政策和支持性措施进行了主题分享。英国慈善委员会首席法律顾问肯尼斯·迪布尔(Kenneth Dibble)与英国慈善委员会国际项目经理罗宾·麦格雷戈(Robin MacGregor)分别发表主旨演讲,分享公益慈善组织国际化发展的英国经验。

慈善委员会提供一般性指导

  英国是世界慈善文化起源最早的国家之一。迪... ...[详细]

公益创投的欧美经验

赵宇新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7年01月09日06版

  “公益创投”一词由美国慈善家约翰·洛克菲勒三世于1969年在美国国会税收改革法案听证会上首次提出,旨在运用风险投资理念改进公益项目管理与评估模式。1984年,美国半岛社区基金会提出将硅谷的商业风险投资模式运用到慈善事业中,改变原来只向公益组织和项目提供无偿捐款的做法,通过一系列绩效评估,对公益产出实施严格测量。1997年,学者莱特、代尔和格罗斯曼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题为《向创投借镜:基金会与创投公司的比较》的文章,正式开启了公益创投理论和实践探讨的... ...[详细]

公共哲学与日本公益慈善

俞祖成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7年01月05日07版

  2016年11月22日,日本众议院正式表决通过《休眠存款法案》,计划将那些闲置10年以上的银行存款通过法定方式注入民间公益慈善活动。许多日本学者宣称,这项法案将成为影响日本公益慈善界的又一里程碑事件。日本政府致力于推动民间公益慈善活动发展仅有短短的20余年,民间公益慈善活动真正获得政府支持的时间不长,之所以发展迅速,根本原因在于其指导理念能够不断革新。

  明治维新之前:宗教色彩浓厚

  在明治维新之前的传统日本社会,宗教... ...[详细]

彰显志愿服务的多元价值

孙宁华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6年11月10日07版

  志愿服务是指个体在不计物质报酬的前提下,基于道德信念、良知、责任感和同情心,自愿贡献时间和精力,为推动社会福利事业、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所做出的服务。在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会等大事件中,中国志愿者以形式个性化、方式人性化、内容多样化、途径组织化、管理法治化的志愿服务,向世界诠释了“奉献、友爱、互助和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在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中显示其独特的价值。

  志愿服务的政治价值

  提升公民的政治认同感... ...[详细]

中国慈善立法若干问题研究——基于对地方慈善立法的分析

徐道稳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02期

  摘 要:我国慈善事业正在从传统慈善向现代慈善转型,慈善立法应当适应慈善事业转型的需要。近年来,我国部分省市相继颁布慈善事业促进条例或募捐条例可以视为地方对慈善事业转型的法律回应。地方慈善立法在慈善募捐、慈善文化、社会企业、监督管理等方面确实有所创新,但是囿于立法权限,地方在慈善组织准入、税收优惠等关键制度上无能为力。因此,尽快制定统一的慈善法对保障和促进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尤为迫切和必要。制定统一的慈善法应当坚持改革创新、培育扶持和宽进严管的基...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