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哲学与日本公益慈善

俞祖成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7年01月05日07版

  2016年11月22日,日本众议院正式表决通过《休眠存款法案》,计划将那些闲置10年以上的银行存款通过法定方式注入民间公益慈善活动。许多日本学者宣称,这项法案将成为影响日本公益慈善界的又一里程碑事件。日本政府致力于推动民间公益慈善活动发展仅有短短的20余年,民间公益慈善活动真正获得政府支持的时间不长,之所以发展迅速,根本原因在于其指导理念能够不断革新。

  明治维新之前:宗教色彩浓厚

  在明治维新之前的传统日本社会,宗教... ...[详细]

彰显志愿服务的多元价值

孙宁华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6年11月10日07版

  志愿服务是指个体在不计物质报酬的前提下,基于道德信念、良知、责任感和同情心,自愿贡献时间和精力,为推动社会福利事业、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所做出的服务。在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会等大事件中,中国志愿者以形式个性化、方式人性化、内容多样化、途径组织化、管理法治化的志愿服务,向世界诠释了“奉献、友爱、互助和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在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中显示其独特的价值。

  志愿服务的政治价值

  提升公民的政治认同感... ...[详细]

中国慈善立法若干问题研究——基于对地方慈善立法的分析

徐道稳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02期

  摘 要:我国慈善事业正在从传统慈善向现代慈善转型,慈善立法应当适应慈善事业转型的需要。近年来,我国部分省市相继颁布慈善事业促进条例或募捐条例可以视为地方对慈善事业转型的法律回应。地方慈善立法在慈善募捐、慈善文化、社会企业、监督管理等方面确实有所创新,但是囿于立法权限,地方在慈善组织准入、税收优惠等关键制度上无能为力。因此,尽快制定统一的慈善法对保障和促进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尤为迫切和必要。制定统一的慈善法应当坚持改革创新、培育扶持和宽进严管的基... ...[详细]

合作治理视域下社会企业介入社会服务的路径研究:逻辑、优势及选择

李静 人文杂志 2016年06期

  摘 要:长期以来,传统服务主体的集体失灵与合作缺失造成了社会服务的“短板效应”,必须完善社会服务主体架构,创新社会服务机制,以多元主体合作共治应对合作的社会及其治理诉求。使命感的价值优势、商业性的组织优势、专业性的技术优势,使得社会企业成为合作治理社会服务的重要主体。以残疾人就业服务为问题域发现,社会企业通过依托社区、利用社区、发展社区来与社区合作以获得场域支撑,通过专业为残、志愿助残、服务安残与社会工作合作以获取专业支持,最终通过促进就业创业,保障残疾人同步跟上全... ...[详细]

闲置物品 再利用:当前中国慈善捐赠的薄弱环节

陶冶 陈斌  社会保障研究 2016年01期

  摘 要:闲置物品再利用,既有助于降低民众参与慈善事业的门槛,又有利于扩充慈善组织的资金,还可以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和慈善捐赠习惯养成。然而,这一慈善捐赠方式在中国的发展并不尽如人意,原因在于缺乏完备的实施网络。中国闲置物品数量庞大,民众捐赠闲置物品的意识渐强,通过与社区慈善事业相结合,闲置物品再利用在中国的发展潜力巨大。慈善事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实践经验表明,回收的便捷化、处理的细致化、运营的产业化使得闲置物品再利用成功推广。因此,搭建完备的闲置物品再利用网络,...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