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大数据时代的”小”舆情研究

武勇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6年10月31日01版

  10月28—30日,由中国新闻史学会舆论学研究委员会、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主办的首届中国国际舆论学年会暨海丝国际舆情研讨会在广州召开。来自国内的百余名学者就国际舆论学及国际舆情研究的基础理论与实务操作等相关议题进行探讨。与会学者提出,大数据对传统舆情研究产生了深刻影响。借助大数据,舆情研究更加多元化,其研究视角也转向社会关系呈现、社会心理描述等。但如何真正改变舆情研究“策为上、术为主、学匮乏”的局面,是目前学界需要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详细]

为全球经济治理注入中国动力

盛斌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6年11月18日01版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国内外重要场合诠释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治理体系改革完善的政策主张。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更是首次全面阐释了全球经济治理的中国观,为构建公平公正、多元共治、包容有序、共建共享的国际经济新秩序提供了新的启迪,开辟了新的航路,特别是为团结和引领广大新兴市场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注入了新动力。

  中国的全球经济治理观重视多边主义的作用与机制,支持世界贸易组织作为基于规... ...[详细]

智慧城市需要开放数据

侯丽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6年10月11日03版

       智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以城市数据资源整合与利用为基础。某种程度上说,数据的开放、共享和利用情况直接影响着智慧城市的建设步伐。近日,英国开放式数据研究所(The Open Data Institute,ODI)发布文章称,智慧城市建设应把握好数据开放这个切入点。

数据开放程度影响城市“聪明度”

  智慧城市开放数据,是指将政府、企业、非营利组织等掌握的各类数据主动向公众公开,供用户查询、下载、使用,以实现智慧... ...[详细]

人类学视野:互联网作为文化方式

姬广绪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6年10月19日06版

  从马林诺夫斯基的海岛调查开始,“人类学”就与“传统”、“异文化”结下不解之缘,而“互联网”则暗示急速的变革和令人炫目的科技;若把这两个概念并置,看上去就有些风马牛不相及了,但现实情况恰恰证明了这种不协调的合理性。根据第37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2亿,90.1%的网民通过手机进行社交、娱乐、购物、支付等。随着移动互联网平台和技术的不断完善,民众的日常生活和移动互联网的互嵌性进一步加深。因此,探讨互联网及其与... ...[详细]

在全球数据洪流中筑牢数据边疆

肖冬梅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6年11月11日01版

  信息化时代的大数据,带来人类社会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巨变,成为知识经济社会的重要生产要素。与此同时,全球化的数据洪流给国家之间原来封闭的疆界和国家安全带来的冲击也是前所未有的。正如大数据专家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所言,大数据时代是“已经发生的未来”,而在这个“已经发生的未来”里,没有旁观者。中国作为一个数据大国,在积极分享数据红利的同时,不能忽视数据利用的负外部性和数据开放运动背后暗藏的“陷阱”,应审慎构建数据保护制度体系,筑造数据边疆,防范威胁总体国家... ...[详细]